南京被住建部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BIM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逐渐精准细化,由智慧城市衍生出的“智慧建筑”也水到渠成,成为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时至今日,正发生着缓慢剧烈的转变,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智能设备正在对旧有的建筑模式进行翻新重建,神通广大的BIM+智慧工地已经成为了很多建筑公司的科技利器。

什么是智慧工地 01

智慧工地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思维,主要指以物联 为核心技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的统一信息平台。智慧工地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实现工程现场全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实时动态监测施工各环节情况,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降低成本,达到在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的同时,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

BIM在智慧工地的应用场景 02

场地布置

通过BIM建模手段,对施工场地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塔吊的定位、场区道路的布置进行建模,通过模型对塔吊的工作范围、吊重、塔吊的利用率,工作人员和车辆的入场、出场路线进行模拟,实现三区分离、人车分流。

施工场地布置BIM模型

进度管理

施工时,常发生施工进度停滞、拖延的情况,传统管控方法无法实现实时有效的进度控制。而BIM强调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与精细化管理理念,集成软件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可弥补横道图、 络图进度管理不全面的不足。BIM 技术在进度控制方面的优越性体现在可直观观察三维模型施工过程,关联材料、设备、人员及时间信息编制进度计划,采集现场施工信息与原进度计划对比偏差等方面,构建进度编制、优化、监控、纠偏体系。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进度管理

安全管理

传统工地安全管理易受人为、环境及管理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施工器械损伤等情况。而BIM 技术的施工仿真模拟、碰撞检测、场地规划等功能在减少施工安全隐患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可达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显著效果。例如高支模现场安全施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运用BIM 技术进行受力计算,保证施工规范安全并进行碰撞检测与安全检查,对隐患部位参数化建模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从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支模施工安全。

基于BIM技术的安全管理

质量管理

按质量验收内容及各方验收需求,依据BIM 技术实现验收任务的算法,集成室内移动定位技术,开展施工质量管理。依据BIM技术,采集与分析工程项目施工关联数据,集成GIS建立BIM建筑施工评价模型并确定具体检测内容,可降低传统施工质量监测误差。随着不同施工问题的出现及对“BIM+”技术认识的提高,BIM 融合不同信息技术在施工放样、施工工法、竣工验收、全周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流程

物料管理

工程成本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使用各环节能否有序按时准确抵达工地现场,对降低工程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IM融合物联 技术及空间信息技术可准确实现批量采购、实时监测构件的生产及运输过程、实现按进度计划精确发料及下料等功能,有效解决了施工现场因材料问题造成的成本增加问题。如利用BIM5D 技术及时更新工程量与数据库,借助物联 技术实时追踪材料运输,采用BIM 技术与RFID 技术对材料是否超额领料进行监控,提高管理水平。

基于BIM技术的物料管理流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