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圣殿到巴塞罗那的高塔|索尼 A7RM3 欧洲行记

古罗马斗兽场内部。12mm f/8 1/50s ISO 100

距离是开启想象力的钥匙,在西方人眼里,东方是一片神秘且未知的土地,而对我们来说,在真正踏足之前,仅存在于历史书、 络和影视中的欧洲似乎也是充满神话传说的英雄辈出之地。

欧洲全称为欧罗巴洲,在古代闪米特语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处”。不久前,我携带最新的索尼全画幅微单? A7RM3,踏上了欧罗巴的土地。

一趟好的旅程需要一个好的起点和终点,作为欧洲的宗教中心,罗马绝对是一个绝佳落脚点。

古罗马的传说

作为一座城市,罗马最不缺少的就是历史——它存在已超过2500年,数千年间,无数故事传说在这里上演。在这座城市里,每一条街道、每一栋老楼背后的故事都能写成一本长篇小说。

而在众多罗马故事中,最热血也最惨烈的,莫过于角斗士的传说了。2001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角斗士》夺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再一次将古罗马斗兽场推到了舆论的中心。

古罗马斗兽场外景。12mm f/8 1/30s ISO 100

而当真正置身于这座建成已近2000年的庞大建筑,抚摸着组成它的石料石灰华时,说实话,我并没有对过去那段历史产生过多感触。无论是不可一世的古罗马帝国,还是曾用猛兽和自己的鲜血反复浇灌角斗场内一方土地的角斗士,都早已在时间的洪流下消失无踪。

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比一方石块存在的时间更久远。

君士坦丁凯旋门。12mm f/8 1/60s ISO 100

但人类虽然渺小,却不卑微,人可能会被毁灭,却永远无法被击败。

公元312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罗马附近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中击败了他的最后一个劲敌马克森提乌斯,使自己成为了罗马帝国西半部名正言顺的统治者,也为日后击败占领罗马东半部分的敌人并一统罗马奠定了基础。

君士坦丁凯旋门。20mm f/10 1/250s ISO 100

为了纪念自己的伟绩,公元315年,一座雄伟的凯旋门在古罗马斗兽场西侧拔地而起。1700年过去了,虽然君士坦丁皇帝早已不再,这座凯旋门却成为了他一生功绩的最有力证明。

器材方面,在这一环节的拍摄中我主要使用了 A7RM3 + FE 12-24mm F4 G 的组合,毕竟主要拍摄建筑,足够广的视角还是必要的。具体拍摄下来感受不错,镜头成像十分锐利,畸变控制也不错,12mm 视角在拍摄时确实为我省了不少心。

另外,由于参观时阳光还比较强,画面光比不小,尤其是最后一张照片基本在强逆光下拍摄。不过在后期进行高光压暗、阴影提亮处理后,画面效果相当不错,A7RM3 更进一步的宽容度也算是为旅行摄影省心了——旅途中,并不总能遇到恰到好处的光线。

大弟子与圣母的大殿

罗马共有四座圣殿,分别是圣彼得大教堂、拉特朗圣若望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和圣保罗大教堂。这一次,我造访了其中的两座:圣彼得大教堂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周长42米的穹顶。24mm f/4 1/20s ISO 12800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同时也是梵蒂冈最主要的建筑。这座占地23000平方米、顶高138米的建筑始建于公元316年,并于1516年开始扩建。

在长达120年的扩建周期里,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几位至今也享有盛名的艺术家都曾担任总监。时至今日,米开朗基罗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圣哀”还陈列在圣彼得大教堂大殿的一侧。

圣彼得大教堂大殿。12mm f/4 1/6s ISO 400

《圣经》马太福音第16章中,耶稣将天堂的钥匙赐予了门徒彼得,因此我们在关于彼得的画像中总能看见他手持一金一银两把钥匙——人们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着天堂和凡间圣殿的大门,梵蒂冈旗帜中两把钥匙的标志也是由此而来。

因此,即使将圣彼得大教堂称作是“天堂驻地球大使馆”也不为过。

开启像素转换多重拍摄功能前后

截取自上一图,建议点大查看

圣彼得殉难、以牺牲赢得教皇信任而被世代雇用的瑞士雇佣军……关于圣彼得大教堂的故事有许多,再加上这里本身的独特地位和建筑、艺术价值,它早已成为意大利最热门的景点。为了不干扰其他游客游览,在教堂内所有人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相机的高感和防抖能力都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依然选择了 A7RM3 + FE 12-24mm F4 G 的组合。和前一代机身相比,A7RM3 的5轴防抖能力再次升级,结合超广焦段,在整个室内拍摄过程中基本从未出现画面抖动问题。

此外,我在这里重点尝试了 A7RM3 的新功能“像素转换多重拍摄”。这是索尼基于 A7RM3 更强防抖能力推出的全新功能,原理是利用机身的防抖机构,在拍摄时实现一个像素增量的精准位移,拍摄4个单独的像素移动影像,包含总共约1亿6940万像素数据,并最终输出成一张分辨率依然为约4240万像素,却拥有更好细节及色彩的图像。

关于这一功能的效果,相信从上面的对比图不难看出。对于进行风光和建筑摄影的人们来说,这一功能绝对能够带来惊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一功能时相机应完全固定,最好能够使用三脚架。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只能像我一样将相机放置在栏杆等平面上实现完全静止,再进行拍摄。

从圣彼得大教堂顶部远眺。12mm f/10 1/30s ISO 320

我此次拜访的另一座大殿是圣玛利亚大教堂,它的兴建已成为一个传说:相传,公元4世纪的盛夏,圣母玛利亚托梦给当时的教皇利伯略,让他在下雪之处建立一座修道院以显示圣母的荣耀。第二天早晨,埃斯奎利诺山上果然落雪,于是教皇便命人在此建立起教堂。也因此,这个教堂还被称作圣母雪地殿。

圣玛利亚大教堂大殿。12mm f/4 1/30s ISO 2500

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圣玛利亚大教堂基本都是18世纪大修后的产物,它的规模虽然不能和圣彼得大教堂相比,其华丽程度却是别无二致。

圣玛利亚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都属于巴洛克风格建筑,其中单是圣彼得大教堂就耗费了50吨黄金用作鎏金装饰,“无金不巴”,梵蒂冈的教堂让我对巴洛克风格产生了更深刻的见解……

圣玛利亚大教堂穹顶。12mm f/4 1/30s ISO 2500

罗马西班牙广场,教士和伙伴在街边歌唱。44mm f/2.8 1/50s ISO 1000

古城与第勒尼安海的风

远在第一次走出国门之前,在大学一年级的精读课本里我就知道了庞贝古城和它的故事。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被维苏威火山威能震撼之余,更吸引我们的是公元前庞贝人的生活方式。

蛋堡视角的那不勒斯。25mm f/14 3s ISO 50

庞贝古城位于意大利南部第一大城市那不勒斯的东南方,公元前这里曾是一座高度发达的都市,但它却被公元79年的一次火山喷发毁于一旦并彻底掩埋。直至1748年时,人们才发现了这座城市的存在,古城的挖掘工作则一直持续到今天。

虽然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只是庞贝古城的部分区域,却并不妨碍我们感受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

庞贝古城一角,雕塑为现代艺术品。70mm f/6.3 1/80s ISO 100

作为港口城市,庞贝曾商贾云集,是仅次于罗马城的古罗马第二大城市。

发达的经济为城市娱乐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因此除了市政广场、神庙、大会堂、马路、人行道、杂货店、洗衣房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外,庞贝还拥有足够多的娱乐场所。

除了古罗马特色的斗兽场和大剧院,红灯区也占去了古城内不小的一片土地。

庞贝古城一角,雕塑为现代艺术品。24mm f/13 1/50s ISO 640

曾经辉煌,却俱往矣。

来不及感时伤怀,我们便再次上路,沿着第勒尼安海岸,我们依次拜访了索伦托、波西塔诺和阿玛菲三座海滨小镇。

路线:庞贝—索伦托—波西塔诺—阿玛菲

如果说之前的行程都是在回顾古罗马历史,那对三座小镇的探索则让我体验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意大利。

与罗马、庞贝不同,历史并不是三座小镇的最大财富,宜人的气候与难得一见的第勒尼安海景才是它们的亮点。

三座小镇各有特色,其中索伦托最具规模,它的沿海峭壁总让人联想到《权力的游戏》中的国都君临,特产柠檬的小镇中还总是飘散着柠檬利口酒的香气;波西塔诺拥有最大的建筑密度,整面整面的山坡都被建筑填满,小镇内相对较少的树木,反而营造出了更为“地中海”的感受;阿玛菲则相对中庸,山壁与白色的建筑让人联想到新天鹅堡,被路灯照亮的沿海步道是傍晚漫步的好去处。

索伦托外的临海建筑。120mm f/9 1/320s ISO 100

远眺索伦托。24mm f/9 1/200s ISO 100

索伦托一角。24mm f/6.3 1/100s ISO 100

波西塔诺一角。25mm f/8 1/50s ISO 100

阿玛菲。32mm f/16 1.3s ISO 50

阿玛菲沿海步道。61mm f/2.8 1/80s ISO 1000

这一段行程造访的地点较多,稳妥起见我主要使用了 FE 24-70mm F2.8 GM 和 FE 70-200mm F2.8 GM 两只G大师镜头。

这两只变焦镜头除了覆盖了旅途拍摄所需的大部分焦段,出色的画质表现也保证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间,都可以安心拍摄而不需担心画质问题。

那不勒斯市政厅。12mm f/10 13s ISO 100

当我返回那不勒斯,旅行的意大利部分也就告一段落了。

热情的巴塞罗那

西班牙巴塞罗那是旅途的最后一站,在这里,我重点拜访了传奇的圣家堂,并在当地影棚完成了一次人像拍摄。

我与巴塞罗那颇有渊源,除了在大学时修习西班牙语为第二外语,中学时看过的一本悬疑小说《高迪密码》(La Clave Gaudí)则使这段旅途在一定程度上变为了追忆之旅。

圣家堂内部一角。12mm f/4 1/30s ISO 1250

作为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是一个传奇。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始建于1882年,至今未完工的圣家堂也是一个传奇。

圣家堂全称为神圣家族大教堂,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极具想象力的内外装饰设计及曲折的修建经历而闻名世界。

圣家堂内部一角。12mm f/4 1/30s ISO 320

圣家堂外部共有三个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

不过从游客的视角来看,相比于灰扑扑的外墙,还是教堂的内部更加养眼。

圣家堂一侧穹顶。12mm f/4 1/30s ISO 320

圣家堂内部为拉丁十字架式,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教堂内部各种构造的面都不是平面,线条也以曲线为主。

毕竟“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这句话就出自高迪之口。

截取自上一图,FE 12-24mm F4 G 光圈全开就有小星芒出现。

和梵蒂冈类似,由于不能使用三脚架,在这里拍摄对相机的画质及稳定性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此外圣家堂墙壁上由于有许多自然光射入,场景往往有很大的光比,所幸依靠 A7RM3 的宽广动态范围,在后期时稍作曝光调整即可获得画面各部分曝光都准确的照片。

最后的棚拍环节,我主要试用了 A7RM3 的联机拍摄能力。

要知道,除了原有的 USB 接口,A7RM3 另外加入了一个C型数据接口,提升的传输能力结合索尼最新发布的 Imaging Edge 系列软件,使得通过电脑实时遥控拍摄并在电脑屏幕上回放画面成为了可能。

Imaging Edge 由 Remote、Viewer、Edit 三个软件组成

除了软件带来的效率提升外,A7RM3 本身的棚拍能力也非常强悍。

先不说约4240万高像素带来的画质效果,A7RM3 由于将机械快门连拍速度提升到了 10fps,使得在影棚内连接闪光灯连拍抓拍变得十分轻松。

拍摄模特时,打开 AF-C、高速连拍及眼控对焦,只需构好图,就能拍到需要的棚拍照片。

使用 A7RM3 高速连拍拍摄

归途

旅行中,新的体验总会让人们思考更多。但纵使是阅尽人类文明千年演变的大学者,也不能清晰指出人类未来的道路。幸运的是,作为一个简单的个体,我很清楚脚下就是自己的归路。

与人的道路相比,相机的就要清晰得多了。以索尼 A7RM3 为例,如果说过去索尼追求的更多是“便携全画幅”,那索尼现在的目标则是在“便携全画幅”前再加上“专业”二字。

不得不说的是,在专业化的道路上索尼微单?确实走得又快又稳,除了性能日趋强大的机身,索尼目前已经拥有多达46款E卡口镜头,配套的软件及联机系统也逐渐完善。

微单?的专业化时代,业已来临。

巴塞罗那的海岸。70mm f/5 1/400s ISO 10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3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