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打车软件,出行比以往便利许多,然而,有时候也会遇到烦恼——司机抢了单,车子却迟迟不到,最后时间浪费,行程也延误了。
杭州的贺先生一家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去年8月,孩子放暑假,一家人准备去长春游玩,贺先生则提前去旅行 了名。机票是旅行 订好的,但需要游客出发当天持身份证件去窗口办理出票, 所有游客自行到机场集合后,统一跟团出发。
到了出发的日子,贺先生通过打车软件预约车辆,注明下午5点半从杭州某大厦前往萧山机场。5分钟左右,有司机接了单。为确保出行顺利,贺先生还提前给接单司机打了电话,对方承诺一定准时抵达。
然而,等到约定时间,贺先生却没在约定地点发现快车的踪影,联系司机,对方答复说已经在路上,马上到达,让他们耐心等一等。
“我听他说马上,就没再催了,谁知道等了十多分钟,车还是没来。”贺先生又给司机打电话,结果司机说路上太堵,让他们步行到距离约500米外的一处路口等待。
贺先生心里焦急,一手抱孩子一手拖行李,连赶带跑直奔路口。等一家人气喘吁吁地上车,已经是6点钟了。
路上又花了近一个小时,7点左右抵达机场,贺先生被告知出票系统已经在5分钟前关闭了。没办法,一家人只能办理了机票改签。
“损失点手续费还是小事,关键是开开心心出去旅游的,刚出门就这么不顺,什么心情都没了。”贺先生很郁闷,他说,因为是跟团游的,误了飞机起飞时间就没法继续参加了,后来一家人又临时改行程,交给旅行 的定金也泡汤了。他粗略算了算,总共损失近6000元。
事后,贺先生向该打车软件的运营平台公司投诉索赔,该公司了解情况后,退回了打车费用并另外赔偿了80元。
对这一处理结果,贺先生很不满意,多次交涉无果后,他向杭州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
这是浙江省首例涉某打车软件的运输合同案件,法院为双方组织了庭前调解。调解中,接单司机和公司方面提出,贺先生明知时间比较紧, 实在来不及可以取消订单,但还是选择继续等待,缺乏对时间的把控意识,其自身也有一定过错,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对于贺先生提出的赔偿要求,他们无法完全满足。
因调解未能达成一致,6月15日,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庭上,该公司认为,他们只是提供平台,主要责任在接单司机和贺先生本人;贺先生则表示,公司收取了一定的服务费,就应该和司机一起承担责任。
至于那位接单的司机,也觉得有些委屈:“我平时兼职开开的,去接他们那次正好碰到晚高峰,路上那么堵,我能有什么办法?”
庭审持续了近2个小时。经过法官劝导,三方态度都有所缓和,同意再次调解。
最终,大家达成协议:该打车软件的运营平台公司补偿贺先生4000元,接单司机补偿1500元,贺先生自愿放弃其他请求权。铁路法院分管副院长提醒:打车软件运营平台应当明确与私家车之间的权利义务,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妥善化解矛盾。
,关注我们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