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城市系列 道(三):城市有温度 生活乐融融

大自然的温度,只能触及人的体表,而城市的温度,则能直抵人心。

千姿百态的城市之美,让人嘴角浮起笑意的温情瞬间,智慧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度”,还需要“温度”。高度”决定城市发展的走向,“温度”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石。

一座城市的“温度”从何而来?去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深耕城市管理,让身处其中的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城市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群众舒不舒心、满不满意。打通区域交通“堵点”,解决桥梁“瓶颈”问题,精准打通交通梗阻……如今,城区主干道东昌路交通秩序、通行效率均有效提升。“现在明显地感觉早晚高峰时路口没那么堵了,确实好走了!”市民刘海深有体会地说。

“过去最怕过冬,现在小区通上了暖气,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冬了。”家住聚源巷小区的退休老人邱德河说。去年,他生活了20多年的老小区实现集中供暖,从“忧居”到“优居”,融化冰雪的不只是天气,还有这座城市的“温度”。“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棚改9万余套,改造老旧小区440个,群众住房条件有效改善。2020年,新建污水管道84公里、雨水管道109公里、供热管道6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202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集中供热直供到户。

打造城市的宜人“温度”,核心内容体现在百姓的“需求”上。业委会不尽责、运作不透明,物业服务满意度低、管理不规范——小区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东昌府区柳园街道柳园小区南区,车辆停放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的楼体外墙上,创城公益广告格外醒目。“我们选取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探索‘党建+自治’管理模式,协商解决小区公共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帮助居民解决身边小事、烦心事、琐碎事。”柳园 区负责人介绍。我市积极推进“红色物业”建设,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孩子回家吃饭,家人专门接送,费时费力,让孩子吃‘小餐桌’,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午餐难、接送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家长。政府工作 告提出,加快中小学餐厅建设,让学生吃上放心午餐,这对学生及家长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城市建设,不仅要用“硬件”便捷生活,更要善用“软件”温暖人心。登录“我的聊城”APP,点击鼠标,在 上就能申请办理行政审批事务;在鲁西化工、金 织业等企业,已不见埋头苦干的工人,产业智慧化激活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市民正越来越多地享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红利。

聊城是全省首批市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市,为构筑聊城本地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我市开发建设了“我的聊城”APP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初步整合了人 、医保、公积金、交通等各类资源,成功开发对接市民热线、企业直通车、全民城管、高速路况、医院挂 、房产信息、退休认证、文化云、商家活动、全景聊城等应用。“我的聊城”APP自去年3月份上线以来,平台实名注册人数达55万人次,日认证量最高达13万人次。

政府工作 告提出,加快“城市大脑”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发布50个智慧应用场景,“我的聊城”APP惠民便民事项达到200项。民生服务“一键入口”、民生诉求“一键直达”,一个APP慧享水城,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温度添柴加火。

在细微处见真章,在民本上显成效。建设有温度的城市,让生活越来越好,让城市提档升级,这是聊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