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呀嘿下架,AI技术不可滥用|长江时评

“蚂蚁呀嘿~蚂蚁呀呼~”,一款刷屏各大短视频平台的魔性特效,在爆红一周后就凉凉了。3月2日凌晨,这款来自国外的AI软件Avatarify,在App store中国区下架,业界猜测该款软件可能涉及隐私安全等问题。

只需要输入一张个人照片,AI技术就可以将其处理成动态,照片中的“自己”嘴巴开合、眼神飞扬,随着音乐摇头晃脑。这样的表现形式的确新颖,自然受到关注。在抖音平台中,“蚂蚁呀嘿”话题下的视频播放量达到29.1亿,特效被超过785万人使用。

殊不知,这类视频是利用深度合成中的表情操纵方法生成,可以用于攻击人脸识别系统的各种场景。也就是说,只要拿到一张个人照片,利用这项技术完成动态表情,诸如点头、眨眼、转动头部等等,就可能冒充这个人完成人脸认证。

作为主流四大生物识别技术之一(其他还有指纹识别、声音识别和虹膜识别)的人脸识别,因具有无接触、非侵扰、直观、简便、可扩展性等优点,发展极其迅猛,购物、上下班打卡、办银行卡、住酒店、过安检,甚至公园景点、 区入口……刷脸已涉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刷脸越普遍、越日常,我们越是享受AI便利,心里越是要备一根弦: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会勾连我们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些信息一旦保存不周、使用失当,被人恶意利用或被黑客攻击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2020年3月,我国发布《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GB/T 35273-2020)中,明确规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提取传输和存储个人敏感信息时,应加密;不应公开披露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等等。尊重和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当成为全 会的共识。

AI企业用新技术进行创造固然值得赞许,但也需要妥善解决如何安全使用个人信息、由谁监管的问题,否则就可能创造稍纵即逝的“惊艳”。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爆红转凉的AI换脸新闻。2019年9月,陌陌推出的ZAO也因AI换脸一夜爆红,又因涉及隐私安全而迅速淡出视野。对于涉及人脸识别的创意非绝对安全,企业应该谨慎上架,免得再现“一周红”的窘况。

因为AI技术具有一定超前性和专业性,普通入难入堂奥,这也造成一般人容易松懈,忽略可能出现的暗礁。作为个人,对面部信息采集还是要多留个心眼,多问询采集的范围、目的和去向,避免这类个人敏感信息被过度采集。同时,相关部门应该订立防范细则,专业人士要多做科学普及。全 会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才能让AI利大于弊,真正造福于人。(长江 评论员 叶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