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23日“工业化建筑智慧建造技术高峰论坛”在渤海之滨天津市成功举办。中国建筑学会监事顾勇新、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宇、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荣全、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冲、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浩、中建三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洪苑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耿望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IM总监/研究员姜立、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部廷、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渠道事业部·高级业务顾问贾爽、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及装配式事业部产品经理焦时儒、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明等重量级嘉宾和来自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总承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咨询和智慧建造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 温凌燕
会议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温凌燕博士主持。
▲ 顾勇新
中国建筑学会监事顾勇新为论坛开幕式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推动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迫切需要工程建设行业解答的时代命题。建筑业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转型将达到一种新平衡。 面对建筑业的产业要素、生产方式及其组合方式的重大变化,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深度融合,建筑业发展的策略是“纵向拉通,横向融合,空间拓展”。即建筑产业链将纵向拉通,也就是围绕建筑业主业从融资投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按上下游产业链条纵向拉通。建筑业与其他行业将横向融合,也就是结合国际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特点,伴随着新兴技术(如互联 +)进步,信息、能源、环保等许多行业将与建筑业跨界融合,产业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产业间的关联将进一步密切和增强。伴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提高,工程建造将进一步空间拓展,也就是向空中、地下、海洋的立体式发展。他进一步指明以节能环保为核心的绿色建造改变传统的建造方式,以信息化融合工业化形成智慧建造是未来发展基本方向和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根本方向。在资源整合范围和工程项目模式上,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系统与产业体系必将超越现有企业模式与工业形式的范畴。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智能化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的潮流。为适应中国建筑工业化强劲的发展趋势,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与智慧建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促进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随后马荣全、耿望阳、焦时儒、姜立、贾爽、许志明、周冲、杨部廷、娄宇、洪苑乾、李浩等分别代表各自单位介绍了的工业化建筑智慧建造技术的最新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应用成果以及落地路径。
▲ 马荣全
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荣全以基于“三大硬智能”的智能建造研究与实践为主题 告介绍了三一筑工在设计智能、制造智能、施工智能方面跨界创新,为装配式建筑行业智慧建造生态赋能。开发支撑全周期、全要素、全角色在线协同的智能建造与筑享云平台,通过SPCS装配式建筑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产业链协同共享,赋能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开发、运营五环生态,产生 络协同效应,让装配式建筑不仅更好更快更便宜,而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传统建筑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 耿望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耿望阳解读了《装配式智能建筑建设导则》,分享及装配式智能建筑技术体系。装配式智能建筑在《装配式智能建筑建设导则》中的定义为:将基于智能单元的智能化系统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和一体化装修,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的建筑。所以,装配式智能建筑的技术体系需将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平台技术、信息传输、信息感知进行融合,将后台与前台的传输相连,经过智能计算、分析和展示,采集数据等过程,最终实现物物相连,所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相应以及最后的动作,都应该是自主完成,不需要上位机的参与。
耿教授认为虽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明显,但智能化系统与其之间仍然存在着难点。如“现阶段的典型做法”,智能化集成系统涵盖信息设施、信息化应用、安全防范、建筑设备管理、机房工程等领域。装配式建筑与这些子系统密切相关,但由于各个系统之间的独立性,互联成为了问题,导致智能化子系统带来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才推出了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满足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标准化技术,支持在不同的项目中批量复制、快速实施,符合国际及国内通用的标准化技术,从系统架构层面杜绝“信息孤岛”产生的机理,满足装配式智能建筑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特性需求。装配式智能建筑采用智能单元的管理模式,智能单元作为中心的控制节点。所谓智能单元是指集成建筑智能化子系统功能,实现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处理、存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设备或系统。智能化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接入智能单元,智能单元具有路由、交换、分布计算、存储、测量、控制等功能,智能单元之间通过100/1000M以太 端口互联,将系统服务器接入任一智能单元实现集中管理。随着建筑物联 (IOT)技术的发展,建筑用电设备不断增加,数据采集点与日俱增,传统的服务器架构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兴起注定了建筑行业将进行一场重大革新,智慧建筑的管理平台正处于从二维平面向三维(或多维)立体结构转变的最佳时期。“BIM技术+移动物联 ”的深入发展,为VR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最好的手段。
▲ 焦时儒
北京探索者软件股份有限公司BIM及装配式事业部产品经理焦时儒对BIM-TSPC装配式设计软件应用流程进行了演示交流和应用探讨。TSPC是一款基于revit平台二次开发的,集快速成模、构件拆分、PC统计、深化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应用于一体的装配式设计软件。是基于BIM主流平台Revit开发,紧密结合国家标准规范和图集(可以定制地/企/院标)软件操作过程符合设计院现行工作流程,具有基于“快、准、全”的设计理念,致力于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模块设置集系统化和工具化于一体,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开发更多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工具,提供连接制造—制造业软件平台、轻量化管理平台及其解决方案,辅助用户更高效的工作。
▲ 姜 立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IM总监/研究员姜立作了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体系的主题 告。 告结合国家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和国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建筑体系应用技术”项目,介绍了BIM的装配式建筑全流程应用体系,强调了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基于BIM的装配式 “一体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建造等内容。最后姜总指出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行业由粗放型模式向精细化模式转变,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标准化、体系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之间、政企之间和项目多参与方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才能有效降低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提升建造效率和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是当前传统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建筑业走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贾 爽
当前,国内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渠道事业部·高级业务顾问贾爽分享了从MBD迈向MBE——浅析装配式建筑下制造与建造的完美融合应用解决方案。基于模型定义(MBD)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使MBD数据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有效充分地进行利用,达索公司向行业内企业提供先进的MBE(基于模型的企业)理念和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基于物料清单(BOM)的数据管理;制造级精度的3D正向设计;设计与施工的集成仿真;流程与数据结合的协作平台等,形成了“设计制造一体化”、“优化施工”行业解决方案,从而打造一个以3D数据为核心的、上下游协同集成的、企业级的业务管理系统,用于解决未来客户将要面临的问题。
▲ 许志明
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志明从焊接机器人在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应用策略、国内外钢结构行业机器人行业的应用现状以及建筑钢结构实施机器人焊接的核心要素三方面介绍焊接了机器人技术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建筑钢结构行业的焊接机器人应用相较于其他行业最大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模式,机器人焊接前是否可以快速完成焊接程序编制是焊接机器人成功实施的关键:离线编程;参数化编程;图纸驱动编程和视觉扫描自动编程。最后徐总以厂房钢结构连接梁节拍分析,指出了焊接机器人能够大力提升焊接作业的经济性,是钢结构建筑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
▲ 周 冲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冲以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的研发需求和创新思考为主题从当前建筑业生产作业现状、欧洲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情况、智能制造面临的问题及创新需求、智能建造面临的问题及创新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学术 告。周总在 告中首先介绍了当前建筑业生产作业现状,指出我国建筑行业存在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人数降低等问题,并介绍了我国针对建筑业生产作为问题提出的解决方式以及相关重点研究课题。之后,他通过欧洲工厂实际考察案例分享,让参会代表深刻了解到中国与欧洲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差距与不足。针对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方式,他他提出应全面学习欧洲经验,对作业方式动作的标准化梳理和整理,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替代人工作业,研发形成一系列机械设备和工装。结合信息化,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筑智能建造机器技术,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真正意义上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制造。
▲ 杨部廷
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部廷以装配引领未来实力铸造精品—承建山西省首批建筑示范项目施工纪实为例分析了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趋势。山西省省首个装配式建筑项目“怡和天润园”,由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整体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灌浆套筒连接体系,整体装配率达到 67%。
杨总认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建筑装配化取代现场手工作坊式的建筑装修方式,是建筑工业化的方向,是大势所趋。与传统建筑相比,该项目在绿色环保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据测算,其节能、节水、节地幅度分别达到70%、80%、20%,减少建筑垃圾70%,且能节约人工5成以上。在建造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先后解决了预制构件吊装难度大、安装精度高、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技术难题,传统施工中带来大量的噪声和粉尘的污染问题,人力资源紧张问题,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了建造能耗,实现低碳建筑的发展要求。
▲ 娄 宇
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化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宇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与产业化》从主题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装配式砼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研发探索、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化实践等六个方面作了精彩的 告。娄宇大师指出,中国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从产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创新驱动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服务化转型、智能制造转型、内需、消费转型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智能和装配式建筑等新型建造方式,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钢结构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装配式建筑的主流选择之一,但是在国内钢结构行业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建筑钢结构的应用却明显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占到80%左右;从国内形势看,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经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钢结构建筑必将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住宅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住宅钢结构的应用水平也较低。因此,对比国外发展经验,在国家倡导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的政策环境下,预计未来我国住宅钢结构将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娄宇大师指出钢结构建筑要以科技研发、科技创新为宗旨,实施包含研发、建厂、投产、施工等全过程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体系,合理布局上下游全产业链,如原材料供应、相关部品部件的生产、标准构件的销售等,大力培育产业化工人,将传统的施工总包/钢结构分包模式转化为EPC模式,实现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 洪苑乾
中建三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洪苑乾分析了新技术在智能建筑、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场景。着重介绍了BIM、3D打印、增强现实、人脸识别、智能化和集成化传感器、LoRa/UWB/ZigBee、空中取电、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识别、GIS信息技术、精准定位、自组 、近距离无线通信、5G、数字孪生、边缘计算、NB-IoT、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微电 、机器人等装配式建筑智能发展趋势和最新前沿技术。洪总认为发展智慧建造应通过政府引导,实施九项重大工程、实现配式智能建筑中国制造战略。完善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营造装配式智能建筑产业生态。鼓励产学研协作,突破技术和产业转化瓶颈。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组织和资源优势,助力产业发展。多层次人才结构及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技术示范及推广应用。
▲ 李 浩
最后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浩分享了基于视觉识别的AI技术在预制工厂的应用的学术 告。基于人工智能的延伸技术已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的工作应用场景。李总着重介绍中建(天津)工业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国内首家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的创新研发生产、厂区智能化建设总体方案、厂区智能化建设功能、厂区智能化软件平台等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产品和服务,为参会代表观摩考察提供了技术指导。李总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陈出新,事物发展更新迭代,万千数据的巨大价值利用亟待爆发,建筑大数据有了用武之地,企业通过数字化平台互联的智慧数据,很大程度上为AI所用,工业化建筑智慧建造的价值将得到最大化实现。
会后主办方组织代表实地参观全国首家全产业链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即中建(天津)工业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智慧工厂占地面积6.2万平米、建筑面积7.2万平米,京津塘、京津、京沪、滨保高速贯穿园区。全专业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建设项目,解决京津冀地区装配式建造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供应能力不足和产品质量不均等问题,以智慧创新的运营模式推动京津冀地区“绿色建造”向纵深迈进。
与会代表来到智慧工厂车间展示区,通过企业文化墙和宣传片,系统了解了中建科技和中建一局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建一局所采用装配式的新型建筑结构体技术。此后,在车间实地观看了设计精密、流程顺畅、智能环保的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综合环形自动化生产线、梁/柱自动化生产线、钢筋自动化生产线、全自动混凝土生产线,以及生产出的预制叠合板、预制剪力墙结构、预制框架结构体系产品、小型及异性混凝土构件等预制品。
该工厂秉承绿色环保节能智能管理建设理念,采用“新能源、低能耗、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技术,让大家亲身感受中建科技发展带来的智慧建造能力与魅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