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酒都满上了你还不喝,是不是看不起老哥我?”
“不不不,我今天开车了,实在不能喝啊!”
“怕什么,喝了我给你找代驾!”
可这年前年后想要找代驾,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打开代驾APP发现基本找不到人,反倒是在这酒店饭店门口蹲守着一些代驾司机。
“浦东?三百块!”虽然坐地起价可还是一驾难求。
交警严厉查处酒驾,曾经给代驾APP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当“e代驾”们狂飙突进时,人们开始以为,又一个共享平台市场中的细分领域开始生根发芽。
然而,遇到春节等大节日,就偏偏会遇到:越是需要代驾司机,app上越是找不到的尴尬局面。
怎么把线下市场搬到线上 砸钱呗
实际上,代驾并不是多么新兴的行业,传统代驾以往是通过电话、 站、熟人介绍等方式招揽业务。
代驾APP则不过是将供需双方沟通的过程搬到了移动互联 平台上。
虽然传统的代驾揽客方式显得比较土,但实际效果却并没有落后太多——毕竟,找代驾还是想找个熟悉的,而代驾APP在这方面并没有给用户太明显的好处。
共享平台们揽客的最大法宝还是补贴,e代驾一开始推出的“10公里免费”优惠活动着实让它迅速积累起了一帮种子用户。
补贴政策更多地还惠及了代驾司机,他们也十分愿意在APP上接单。
然而,跟滴滴打车触动了的士公司的蛋糕一样,代驾APP也对传统代驾公司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让人意想不到的利益受损者还包括了酒吧的保安——因为代驾本来就是他们的一项外快。
于是矛盾冲突、乃至拳脚交锋纷纷在各地上演。
不过,暴力最终敌不过补贴。至少,e代驾作为代驾市场的垄断者是活下来了。
代价APP的根本问题在哪 不是刚需
代驾APP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烧钱烧不过别人,其根本的天生不足在于,代驾这东西真不是个刚需。
酒后不开车,这当然是铁律,但酒鬼们有N多办法解决这个事。
例如找亲朋好友帮忙开、找酒桌上没喝酒的开,甚至还可以直接暂时把车扔下,打个出租车就走了,又何必一定要在APP上叫一个陌生的司机过来开自己的车呢?
缺乏监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事故风险责任不清等等问题,都是代驾APP无法彻底解决的诟病。
e代驾们又凭什么让一个喝得烂醉的人有充分的自信和理性在APP平台上挑一个好司机呢?
代驾APP对于用户不是刚需,对于司机又是不是呢?
特别是在最近的春节期间,代驾司机们回家过年了,供应减少,而岁末聚会带来的需求却在增加。
此消彼长之下,剩下还没走的代驾司机们根本不需要上什么APP,只需要到各大食肆饭店门口一坐,自然就有大把的生意上门,还是坐地起价的生意。
“你不用我,有本事上APP找司机啊,呵呵。”
在用户最需要代驾司机的时候,代驾APP竟然缺席了。这对于标榜共享能解决所有需求的生意经来说不啻为一个火辣的讽刺。
共享平台经济时时刻刻面临着资本市场的掣肘,原因不仅仅出在热钱上。
自身产品在顶层设计上能否平衡节日前后的供求关系?为什么一到节假日代驾司机就抛弃APP……这些问题都值得从业者思考。
热潮终将退去,互联 行业时刻都在洗牌,从代驾APP的尴尬癌上不难看出,互联 共享并不是一切问题的万能药。
真要是到了APP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找酒店门口的“野”代驾,被狠宰一刀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所以,原则还是要有的,能不喝就不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