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任务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于10月15日上午正式发布,并于当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文件细则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指导意见》从 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4条重点举措,围绕托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空间、 会环境等领域提出具体措施。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姜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0年,全国幼儿园总数达到29.2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18.3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4.7%,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的规划目标。
但自从2015年开放二胎政策以来,适龄幼儿数量加速增长,加之随后三胎政策的实施,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导致的“入园难”也是诸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此,《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中央财政等部门将持续发力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同时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军队、街道举办公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努力满足家长对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要。
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国家对普惠幼儿园发展都以鼓励扶持为主,在稳步推进普惠幼儿园改革的同时,引导幼教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
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园的背景下,公办园未来市场占比空间将更大,同时带来的就是营利性幼儿园的空间骤减,结构的大幅调整意味着学前教育领域将迎来一场激烈的“优胜劣汰”。
无论是公办园还是营利性幼儿园,想要寻求长远稳健的发展,就要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园所品牌的提升将同时带动教育、保育品质的提升,无形中也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打造高端、个性化幼儿园、园所信息化管理,才能不因为过度同质化而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同时,随着“十四五”建设的逐步推进,“互联 +教育”也蔚然成风,为幼教行业带来的是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的飞速提升,数字化转型也是未来幼教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幼儿园进行智慧校园的初步探索,如:人脸识别门禁、晨检机器人、园所管理系统等,但是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服务商不同,导致园所管理者、家长需要下载多个APP或者软件,对于园所管理者而言,不仅没有减轻工作压力,反而增加了管理难题。
要想真正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达到园校科学化管理的目的,智慧校园不仅仅是拥有一台设备或者一个软件就可以,应该从园校管理、日常运营、人员管理等多方面全面布局,打造全方位、个性化的数字化校园。
拥有多年教育实际管理经验,沉淀行业二十余载,深入了解幼儿园和中小学管理者的需求,启龙图打造了智慧校园SaaS服务平台。在“互联 +教育”的行业大背景下,通过开发覆盖园、校长、家长、教师三端的智能系统,打造定制化管理和家校互通工具。
从入园第一步的晨检机器人,到园、校务管理系统,打通园校管理各环节,多样化产品覆盖园校日常运营全场景。营养膳食系统1分钟搞定一周带量食谱、智能仓储系统告别人工物资管理,让资产井然有序、智能校务管理系统将日常管理化繁为简……强大的集成能力和个性化建设方案,能根据园校需求“量身打造”最优方案,帮助园校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幼教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在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和科技的共同推动下,幼教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更具创新的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