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济南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按照有关规定,济南还要连续三年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文明城市测评。11月18日,2018第二季电视问政直播第二期开启,问政主题是守护“文明城市”——后创城时代怎样再提升。济南市文明办、市城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接受问政。
玉函北区遛狗不拴绳现象突出
据居民反映,玉函小区北路两边分布着伟东新都和玉函北区,住在这里的居民发现,人行道上经常狗屎遍地,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上一脚。问政人员从10月18日开始,连续几天在玉函小区北路看到,市民遛狗时经常不拴狗绳,不及时清理狗屎,居民们对这种不文明养狗的现状极为不满。
据了解,去年济南市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向 会征集市民反映的十大不文明行为,济南有30万人参与,并从30万市民的反馈意见里提炼了十大不文明行为。其中,遛狗不拴绳位列市民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首位。
问政现场,济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文明养犬行为,包括居民不拴狗绳,遛狗时不带小铲子、卫生纸,随地大小便。公安机关在全市开展养犬稽查的同时,在各小区张贴文明纸。除了宣传 道,还有稽查、处罚,第一次进行警告,第二次进行处罚。
玉函小区北路区域这几年不文明遛狗一直没有改观,为此,治安支队将会同市中公安分局和派出所,联合进行集中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处罚。
济南每天都查缉违规养犬
近日,杭州犬主打人事件引起了很多人对文明养狗的关注。因为此事杭州政府开始加大整治力度,开始启动“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不按规定时间遛狗;遛狗不拴绳;狗随地大小便;无证养犬等。
相比于外地城市来说,济南的犬只管理走在了前列。市区各公安分局治安部门每天都在联合派出所,不定点展开查缉行动。借助于一部手机,济南的治安民警就可以对犬只是否办证、年审进行流动检查,跟过去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11月16日为例,单单是文化东路派出所,当天就检查犬只80只,对其中一起遛狗不拴绳的行为做出了警告。
2017年1月1日,济南市公安局推出中国首款养犬管理APP软件,一部手机完成犬只年审、稽查、处罚、考核、流浪犬收容等养犬管理工作,对济南登记在册的10万只犬只实现“一机在手,掌控犬事”。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到今年8月底,结合创城,济南各级公安机关共开展违规养犬稽查整治3700余次,使用APP软件检查犬只8万余只。
而依据《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济南市公安局创新12分计分管理手段,“外出遛狗未拴绳”、“犬只扰民”第一次将治安警告、扣除3分,第二次扣除6分、罚款200至500元,累计3次,扣满12分,没收犬只。扣满12分犬主需免费学习《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学习合格后以领养的方式领回没收的犬只。
济南为“文明”立法,有望明年2月实施
截至10月底,今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计显示,有关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的投诉有1875件、有关乱闯红灯等交通不文明行为的投诉有930件。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周鸿雁回应表示,闯红灯、横穿马路、不排队乘车、盲道被占用等不文明行为,在文明城市测评中占有很重要的权重。近年来,济南交通整治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不文明现象整治;充分发挥志愿者疏导作用;借助相关交通辅助设备,引导文明排队。
周鸿雁还表示,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给予曝光外,依托志愿者建立巡查制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还要推动立法。市民的文明素质除了靠倡导、引导,还要靠法律,必须做到德法并举。
“从去年开始,我们和人大就一起启动了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顺利的话,今年年底能完成,明年2月1日正式实施,通过法律手段来制止不文明行为。”周鸿雁说,像遛狗不拴绳、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等都在立法范围考虑之内。
“昨天我们还和人大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座谈,我们建议要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周鸿雁说,就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济南说管就管住了,原因一个是有人大的立法,有法可依。第二就是处罚措施比较严,放一个烟花爆竹就处罚500元。为此,他建议文明市民条例里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
“文明立法”今年9月曾征求民意
去年济南启动召开了《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在全市开展了“文明行为大讨论”、为文明行为立法征集民意民智。今年8月济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对《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并于9月初向 会公开征求意见。而《条例》一旦出台,将成为济南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将为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条例(草案)》对市民反映集中、 会关注度高的不文明行为,如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随意涂写刻画张贴吊挂宣传品、污染泉水水质,以及不文明养犬、不文明交通等方面的有些问题,虽然已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约束范围,但仍积极回应 会关切,从文明行为促进的角度予以明确和强调。在法律责任方面,注重了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同时突出了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联合惩戒功能。
《条例(草案)》还充分体现泉城特色。对市容管理、烧烤治理、名泉保护以及公共秩序、公共交通、 区建设等方面的文明规范,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
据悉,深圳是我国最早实行“文明立法”的城市,早在2012年12月25日,深圳市就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市民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