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诗意与力量交融的“文化清流”,因《朗读者》温暖流淌

《朗读者》(第二季)在嘉宾、读本和话题等方面开合度的变大,让节目再次以优美的文学气质、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赢得观众喜爱,成为现象级文化综艺作品。

一股诗意与力量交融的“文化清流”,因《朗读者》(第二季)的播出,在春夏荧屏温暖流淌。本季节目在嘉宾、读本、话题方面的开合度更大,读者呈现方式更多样,特别是节目将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讲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故事,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实现了以文化育人的引导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自2018年5月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综艺频道播出以来,《朗读者》(第二季)再次以优美的文学气质、浓厚的人文情怀以及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喜爱,再次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综艺作品。

朗读《礼记·大学》:凝聚物理科学家群体初心共振,震撼人心

首期节目最震撼人心的就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先生借朗读《礼记·大学》节选,致敬清华物理奠基人叶企孙先生。2012年,薛其坤带领自己的团队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全世界引发轰动。他在节目中回忆自己艰苦求学从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经历,也表达了我国物理学者们正在不断将几代科学家梦想一点一滴接近、实现。

他和几位物理科学教授接力朗诵《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接着在郎朗的齐诵声中,镜头依次展现了叶企孙、钱三强、周培源、王淦昌、钱伟长、朱光亚、邓稼先、杨振宁等著名物理学家的雕像和照片,这不仅是对科学家群体的致敬,而是展现了一代又一代有抱负的科学家们,不忘初心,现代科技创新和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脉之间产生着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

追求科学带来的兴趣,这是他的初心、坚持、奋斗、理想,君子之正风,前赴后继,是传承,也是风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他们心声的写照,正是他们伟大抱负的表达,在群体朗读声中,形成了共振,鼓舞和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在整个文学史中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礼记·大学》,因《朗读者》穿越千年,在今天彰显出巨大的价值,乃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指引,是文化自信的精髓。

朗读《牡丹亭》和《留侯论》:浸润美文,陶冶情操,辨识勇智

节目中,演员袁泉通过董卿的采访,道出了自幼离家学艺的艰辛,一次次与父母的目送分离,290封与父母的通信,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教诲,慢慢地使她从一个小姑娘转换了身份,从幼稚到成熟,从软弱到坚强,7年的学戏时光,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业有成,她至今难以忘怀。她朗读《牡丹亭》,是代表一代青年的致青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这韶光贱!” 优美的文字和唱词,情景交融地委婉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感动着所有读者,也丰富着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

《朗读者》让更多青年人浸润在美文美词之中,陶冶情操。节目中嘉宾刘和平,凭借《北平无战事》荣获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奖。他朗读苏轼的《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表达了在现实 会中,要辨识勇智,不随波逐流,有容乃大;学会包容,做真正的强者。

朗读世界名篇《我的世界观》:讲好中国故事,汇聚 国力量

视野开阔,融通古今中外,是本季《朗读者》开合最大的特色之一。2016年8月16日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也首次实现了卫星和地面的量子通信,也是史上跨度最大的最安全的 络通信,而这项科研成果的领军人物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被人们称为量子之父的物理学家。节目中通过董卿的采访,潘建伟道出了鲜为人知的故事。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校长严济慈接见他和几个学习不错的学生,鼓励他们要为国家做贡献。他从此励志,把爱因斯坦的照片放在床头。

出国后,大使馆组织他们留学生看两弹元勋的片子,郭永怀专家,飞机失事,却用身体保存下了重要的数据。潘建伟颇为动容,想要为国家做点事情。他朗读爱因斯坦的文集里面的名篇《我的世界观》,献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老校长严济慈教授。“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而要做“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的“孤独的旅客”。《朗读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存在的意义,大抵在于映照自身,保持自我,寻找力量。节目关照今天的现实,洗礼观众的心灵。

形式创新:变深奥为浅显,实现融媒体传播

即使是文言文的篇章,节目也给观众带来了感动,这得益于本季《朗读者》在形式上做了很多创新。为了把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弘扬和传播,节目中专门设计了专家解读和点评环节。如在嘉宾朗读《礼记·大学》《牡丹亭》《九歌》《留侯论》之前,由相应的文化学者出镜,向大众简明扼要介绍这些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和当下中国读者的贴近性何在。在嘉宾在朗读文言文时,画面上还打出了原著白话文版的字幕,变艰涩为顺畅、变深奥为浅显。再加上嘉宾感人的故事,情景交融,声文并茂,节目实现了思想和表达的双向沟通。

伴随着上一季《朗读者》的播出,线下的“朗读亭”也成为超级 红。第二季《朗读者》开播后,朗读亭也已正式启用,并陆续去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12座城市。此外节目上线了“线上朗读亭”的手机软件,同时联合微博等 交 络发起边看边聊边朗读互动活动, 召更多人与董卿一起发现朗读的魅力,传递朗读的力量。在融媒体传播方面,节目团队不断推送短视频、话题、朗读文本、节目看点等,节目开播仅4期,就收获60篇次十万+。

“心中暗含千言万语,不如放声四海。”作为过去一年来“全民阅读”风潮的荧屏引领者和有力推动者,《朗读者》掀起了一股持续火爆的文化现象。全新升级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第二季,根植中华传统文化沃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厚重的文化气质、温暖的人文情感,回归本源,深挖阅读的意义,实现价值引领,促进了全民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升,为正在兴起的文化综艺节目树立了标杆,可以说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成功典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4月26日
下一篇 2018年4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