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地震科技强国目标 中国地震局确立八大任务

2022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会场。 中国地震局 供图

2022年全国地震科技工作会议当天以视频形式举行,闵宜仁在会上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地震科技创新规律认识,中国地震局“十四五”期间将着重抓好以下八项任务落实:

——深入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2017年启动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四大计划,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在此基础上,要部署实施好中国大陆重点地区地下精细结构探查、地震发生机理深化认识、地震灾害风险防范理论技术探索攻关和地震安全科技服务产品研发供给等重点科技任务,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显著提升国家抗御地震风险总体能力。

——加快推动“华北强震韧性”科学计划。“华北强震韧性”科学计划要深入分析华北强震构造演化机制,突破孕震环境复杂、沉积层深厚、场地特征差异显著等科学难题,精准刻画区域孕震环境,精细评估地震风险;要系统研究华北地区强震孕育发生机理、深化城市群抗震韧性科学认识、发展城市群大震巨灾情景构建技术;要打造城市群地震风险防范科技服务产品,更好服务国土空间利用、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城市安全管理、 会治理。

——深度参与“深地”和“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依托“中国数字地震台 ”等项目,发展地震信 和信息处理的新技术,完善地震波信 发射 络,以中国东部、天山地震带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壳幔结构探测,建立地震带精细构造模型,揭示强震孕育深部构造特征。要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地震科学领域的应用,围绕地震孕育、发生、发展全过程,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地震知识图谱,构建地震时空演化大数据库。

——优化完善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平台和人才高地,要抓紧重组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强震预测科技使命,优化调整研究方向布局,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尽快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并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统筹起来,深化地震科学规律认识。要统筹推进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地震科学国际数据中心建设,对标科技创新需求和世界通行数据标准,提升地震科学数据产品的全球服务共享能力。建设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新型研发基地,要面向中国重大工程抗震设防和城乡区域防震减灾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技术跨越式发展。

——培育打造高水平地震科技人才队伍。要在防震减灾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任务实施、发展战略研究和科技服务实践中,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和首席专家,遴选支持一批创新团队、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青年人才。打造科技人才合作平台,完善地震人才工作机制,支持重点人才计划向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倾斜,组织实施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地震局在职研究生培养专项,着力提高西部地区地震科技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学科建设,拓展学科交叉研究,强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科研诚信文化建设,引导科技人员到防震减灾一线研究解决问题。

闵宜仁强调,要统筹谋划推进下一阶段地震科技创新和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高水平地震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推动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地震科技支撑,为全面建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