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制造企业有点浮躁,上来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这可能脱离实际。
推行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工厂,企业应该量体裁衣,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推进。无需开始就追求所有环节都 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应该根据企业的现实从一些环节切入。
关于世界各国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五花八门,但无论哪家的统计数据,中国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联合国全部19大类制造业行业中,中国有18个大类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如今,中国制造业总产值(2017年数据)全球占比达到35%,是美国的2.58倍。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几乎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
但实事求是的讲,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质量上,我国的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距离德国、日本和美国都有不小的差距。中国要推动制造业从低端走向高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人工厂”、智能工厂在近年来掀起的智能制造浪潮下备受推崇,但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则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泼了冷水”。
无论是智能制造、互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都不会取得很好的成果。”我们很多企业家有一点浮躁,上来也不管其他要素,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要建十到十五年都不落后的智能工厂,这确实是脱离实际。”屈贤明在”第十六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上发言时说。
中国制造业和世界其它制造强国相比究竟存在哪些差距时?
因此,怎样解决技术基础、产业发展基础是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屈贤明表示,中国从2012年开始推行智能制造的计划:一个是智能制造装机专项,另一个是智能制造工程专项,他是这两个计划的初始推动者之一。”到现在已经推行了七年,非常遗憾,忽视了基础”,因此出现了几个情况:一些企业投资了几个亿,投资太大,超过了自身的能力,结果做到了一半就破产了。
有的企业投资了好几个亿,建成生产线,结果发现还不如原来的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屈贤明认为,这些企业的事例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智能制造、互联 、大数据、人工智能,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都不会取得很好的胜利。
我们很多的企业家有一点浮躁,一上来也不管这些,就要建4.0水平的智能工厂,要建十到十五年都不落后的智能工厂,这确实是脱离实际。
据了解,日本的三菱电机等企业曾对屈贤明提出,中国企业总是推崇西门子和GE,其实日本的企业做法倒是值得中国借鉴。
于是,屈贤明到日本进行了考察发现,推行数字化、 络化智能制造最主要的是打好基础。
有了这些再搞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屈贤明建议,”十四五”发展物联 、大数据这些东西的过程当中,政府要特别强调打好基础,强调这个东西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在中国非常重要。
质量效益是中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发力点,要力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升级, 必须依靠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增长,提升产业体系质量,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因此,屈明贤曾在不同场合提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注意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人力有限,要采取一种低成本适合自己企业的一些解决方案,对新的事物比如数字化、 络化的智能制造要高度关注,但是更要做好分析,从点到线到面,循序渐进地向智能制造转型,不要盲目上马,盲目建设无人工厂
更多精彩文章
月薪2.7万,招不到高学历技工!技工:地位卑微,不受待见
宁愿卖早餐、摆地摊,也不想再开工厂!40岁纺织厂老板跪地痛哭
太难熬了,转让,关门歇业,拖压货款,服装业太难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