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泉峪子祖氏牌坊
文/董士君
沂南县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地处汶河东北岸,两座大山之间的山峪中,村内曾有两眼清泉,因此得名。
双泉峪子村西南1公里,棋盘山前界蒙公路南侧的一片田野地里(曾是祖氏坟茔)有一座显目的石造牌坊。牌坊左右竖立两条立柱,相距163厘米,立柱高275厘米,每根宽36厘米,厚37厘米;立柱上面为牌帽,长275厘米,宽75厘米,高30厘米,面南的一面并排雕刻有18个圆形脸部图像;牌帽面是长方形石匾额,长163厘米,高53厘米,厚15厘米,正面中上有竖刻“圣旨”二字,“圣旨”二字下侧两旁从右至左为“耆龄世瑞”四个行书大字,每字面积25×24厘米;匾额下面为长方体条石,长163厘米,高35厘米,厚23厘米,正面刻有“嘉庆贰年(1797年)冬月为五世同堂祖建安立”15个字。
光绪二十年(1894年)撰修的《祖氏族谱》载:“建安,字百平。年臻百龄,五世同堂,亲见七代。恩赐八品寿官,‘耆龄世瑞五世同堂’匾。”
清道光七年版《沂水县志?坊表》载:“祖建安,嘉庆元年,恩赏匾、坊、银、锻。年九十五岁。”
据该村老人讲,原祖莹中的牌坊共有5座,现存者为中间最大的,东西两旁各有2座均比中间的小,每座都是用5块整石雕刻安装而成,石头是从万松山上运来的。牌坊后为祖氏谱碑,后均毁。
村内有传,距离双泉峪子村不远的隋家店刘遵和赴京会试而中进士,后来成为嘉庆皇帝幼年时的老师。因刘遵和学问高深,深受敬重。嘉庆皇帝登基后,问恩师其师为谁。刘遵和回答说,他的师父叫祖建安,现在家安度晚年,年近百岁,已五世同堂。嘉庆皇帝听后大加赞赏,特下圣旨为其立牌坊,并亲笔题写了 “耆龄世瑞”的匾额。
这只是一个故事,而且有着明显的错误。刘遵和乃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恩科榜进士,怎么会成为嘉庆幼年时的老师呢?该牌坊所立的时间为嘉庆二年,而刘遵和到嘉庆二十四年才中进士,比立坊的时间相差了22年。刘遵和是否师从祖建安无从可考,刘遵和据传做过道光皇帝的启蒙老师。
抛开这个故事,双泉峪子祖氏牌坊却是存在的,而且的确是经朝廷恩赏而修建。那么这座牌坊的到底是什么来历呢?不妨看看清朝的“千叟宴”。“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 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日,禅位刚3天的太上皇乾隆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办“千叟宴”,列名参席者3056人,列名邀赏者尚5000人。嘉庆元年的“千叟宴”是最后一次。“年臻百龄”的祖建安肯定为当地官府上 参加“千叟宴”的人选,即使没有“列名参席”也当在“列名邀赏者”名单中,因此才有了嘉庆贰年颁建的“耆龄世瑞”祖氏牌坊。
董士君,山东沂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各级 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获首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山东故事”征文三等奖等文学征文奖59项。出版散文集《上硠花开》、研究文集《沂蒙红色文献》;参予编纂《双堠镇志》《沂南县国有林场志》《沂南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中国共产党沂南历史(第二卷)》《阳都锦绣山河》等史志书籍。
壹点 沂蒙散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