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配不上发货,大家都发货了,不像我,连催的时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热场笑料,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发货的门槛……”最近,双11预售已开启,一些消费者与客服沟通、催发货的言语迅速“出圈”,引发热议,被称之为“发疯文学”。
“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无序、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随着“发疯文学”的爆红,有商家看到了商机,顺势把视线投向该领域,借助 络平台推出了契合部分群体需求的周边产品,如“发疯文学贴纸”“发疯文学手机壳”“发疯文学T恤”“发疯文学表情包”等,销量也不俗。
有人说,掌握了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发疯文学”后,好像打开了一个奇妙新世界;也有人好奇,为什么大家“不好好说话”?那么,这场流行的“语言狂欢”,热度能持续多久呢?
相关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
肖女士将此晒到了朋友圈,并配文“没想到发疯文学还挺管用。”
“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无序、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据悉,“发疯文学”的起源是有人在豆瓣小组发了一段以“我不发疯我说什么”起头的文字,之后逐渐发展成“发疯文学”。有 友总结:当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便可以向对方发送一段“发疯文学”。
“你为什么不回答我?你为什么又在用那一套话术敷衍我?你在乎过我的感受吗?我就是那么可笑。”
“‘哈哈哈哈’你只会大笑,你都不懂,你不懂我现在有多么痛苦,我讨厌透了,像是个发疯的猛兽在撕咬我的心。”
“没事我不重要,我只是一片凋零的落叶,随着风飘落”……
与此前流行的“废话文学”等不同,“发疯文学”的应用场景似乎更为广泛,尤其是被用于与客服的沟通过程、与队友的游戏对话过程等。“‘发疯文学’真的有用,跟客服扯皮争论好多天,我一顿‘疯语’输出,立刻给我处理了需求。”有 友表示。
有商家趁势推出周边产品
随着“发疯文学”的爆红,有 友总结出了创作“发疯文学”的几大秘诀:一是字数要多,长篇大论,让对方不敢忽视;二是逻辑要无序,怎么造句不重要,营造气势才是根本。
有商家看到了其中商机,顺势把视线投向该领域,借助 络平台适时推出契合部分群体需求的周边产品。
一款在售“发疯文学”贴纸(淘宝App截图)
武汉00后女生小刘就买了这样的一些表情包,“价格不贵,聊天时用挺好玩的。”她说,如果聊天对象不及时回复消息,她就会发过去一个表情包这样说:“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如果对方的许诺不能兑现,还可以这样发:“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
在 络视频平台,不少博主也有意在作品中加入“发疯文学元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专家:适度运用“发疯文学”也未尝不可
“发疯文学”周边产品是否涉及侵权?
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表示,将著作内的人物言论或剧照印制成商品售卖,如果该著作仍在保护期内,而商家事先未取得著作权所有人、电视剧制作方的许可,则涉嫌侵犯其著作权等正当权益,有可能被追究责任。
那么,“发疯文学”又能否成为沟通利器呢?
“发疯”过后,“发疯文学”的出圈也引发了不少 友的反思。有 友表示:“ 络生态与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平台也有内容管理的责任。 上冲浪需谨慎,这种情绪宣泄式的语言终究偏娱乐性,也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