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华为汽车芯片版图 国产供应链正在导入

8月25日,有消息称,美国已经批准了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价值数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芯片许可证,这些芯片将会被用于屏幕和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对此,华为方面并未给出回应。

2019年5月开始,华为及其114家海外机构被列入“实体清单”,随后被禁止华为获得所有与美国技术相关的任何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支持,全面切断了华为的芯片供应。但从华为过去两年在汽车板块的进度来看,业务层面并未停滞,相反,以华为自研芯片昇腾、鲲鹏和巴龙为首的国产芯片供应链体系正在被逐步搭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汽车芯片对海外依存度较高,但国产供应链在部分类别上已经逐渐成熟,美国开放某些汽车低端芯片并不能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却可以用价格优势对国产供应链形成冲击。不过也可以看到,在“缺芯”背景下,海外元器件供应的逐步恢复对于华为来说也有一定的利好。

国产供应链“上车”

华为在汽车行业已布局多年,梳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动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对车载模块的开发。

2013年12月,华为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同时推出“车联 ”领域持续性投资计划,称每年都将投资上亿元人民币用于“车联 ”领域的研发。同年,华为还发布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汽车在线诊断系统以及符合车规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等产品。但当时这块业务只是隶属于华为消费者BG业务板块中的一部分,一直没有独立出来。

兴业证券整理

直到2019年5月29日,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业务范围覆盖车载硬件(MDC车载计算平台、激光雷达、4D雷达、三合一&多合一动力系统、HiCharge)、车载软件(车载CC架构、L2-L4级自动驾驶算法、车载鸿蒙OS系统)和汽车销售等。

但无论是哪个业务,芯片依然是华为智能化战略的基础,而华为的自研芯片主要包括了5G 基带芯片巴龙、AI芯片昇腾以及CPU芯片鲲鹏。

以担任“大脑”角色的MDC车载计算平台为例,据公开资料显示,搭载了华为AI芯片昇腾310,CPU 芯片鲲鹏 920,其中MDC600被用在了奥迪在华生产的汽车上,MDC810则用在了狐阿尔法S HI版上。而在车联 、自动驾驶领域,华为采用的5G 基带芯片 Balong 5000,也是该公司的自研产品,被运用到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中。

此外,在华为汽车版图中,国产供应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智能驾驶舱中,除了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模组及AR-HUD产品外,国产产业链中的华阳集团、意华股份、三花智控、 祥鑫科技以及亚太股份均在此前公告中表示与华为展开了相关领域的合作。而在智能驾驶方向,天银机电、联创电子、上海博泰 、舜宇光学以及福晶科技也进入了华为汽车产业链。

兴业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 中表示,华为ADS使得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关注智能驾驶产业链细分龙头,包括中科创达(智能驾 驶舱)、德赛西威(控制方案整合)、道通科技(智能诊断检测)、千方科技(V2X)、 均胜电子(智能驾驶舱)、中科软(车险信息化等)、锐明技术(车载视频)、四维图新(高精度地图)、东软集团(智能驾驶舱)、万集科技(V2X、激光雷达)等公司。

华西证券认为,全球市场的芯片需求缺口巨大,急需中国企业“补位”,而且全球芯片行业市场集中度高,国产芯片厂商有望打破市场平衡,国内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国内有利的市场环境也将助力国产汽车芯片的进一步发展。

“松绑”是否冲击国产产业链?

据悉,美国已批准价值数亿美元(1亿美元约为1.35亿新元)的许可申请,允许供应商向华为出售用于汽车零部件的芯片。申请者大部分是欧洲公司,获批芯片多数用于汽车零部件,但都不是构成核心元件的高规格芯片。

华为官方并未对上述消息给出回应。但有消息称,在华为了解到供应商获得许可后,已经向供应商再次提交了申请,希望能增加芯片采购额度。

“此次华为能买到的芯片是用于视频屏幕和传感器,而在视频屏幕驱动、视觉处理中,也有很多海外厂商,如安森美半导体等,如果得到许可,对于华为来说有一定的利好。”赵艳说。

受芯片采购影响,华为手机出货量从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下跌,新机型发布时间也被迫推迟。Omdia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在2021年第二季度出货2.99亿台,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2.797亿台,同比增长6.9%。但华为出货仍在持续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出货980万台,同比下降了74.6%,环比下降了33.3%。在手机业务冲击下,华为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9.4%。

在业内看来,从芯片存货来看,即便不是5G相关产品,华为目前也应该采取开放态度。

一种观点认为,汽车芯片所采用的工艺和智能手机不一样,不需要使用到7纳米甚至更高的制程,由于部分车用芯片国产化程度已经相对较高,美国开放低端领域对于国产供应链来说,也会形成一定的价格冲击。

在消息出来的当天,华为海思概念股走低,宏达电子跌超6%,润和软件、泰晶科技、诚迈科技跟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