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游戏装备
送明星签名明信片
正值暑假
电信诈骗魔爪伸向了未成年
小心!保护我方熊孩子
案例加载
2022年5月,海南省吴某(12岁)使用母亲手机登录某QQ群,看到有人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随后吴某添加对方为QQ好友,微信扫描二维码领取皮肤。
对方告诉吴某其账 存在非法领取行为,需联系后台工作人员处理,否则要赔付10万元,被判刑1年。吴某非常害怕,添加了对方另一个QQ账 ,并按照对方语音提示,扫描二维码支付6500元,事后吴某母亲发现异常并 警。
6月,河南11岁的王某在某明星粉丝QQ群看到推送信息称,进入某QQ群可以免费抽奖和领红包,王某便申请加入了该QQ群。
不久,群里的工作人员告诉王某,其抽中一等奖,奖金6000元,并获得某明星签名,但要领奖需先完成任务。根据工作人员指示,王某在该QQ群里先后发红包8次,合计被骗5000余元。
3月,重庆12岁的马某在快手刷短视频时,看到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的信息,便根据提示加入某QQ群,在客服引导下领取游戏装备。随后,客服以其账 被冻结为由,要求马某转账进行账 解封。马某先后转账5笔共计4300元,事后发现被骗。
骗术解析
带你打游戏,免费送你“皮肤”,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好事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但骗子往往就抓住小朋友的“薅羊毛”心理,趁机下套。
今年以来, 信办会同公安部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信 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此类免费送游戏皮肤骗局的受害人一般以未成年人为主。骗子通过微信、抖音、QQ等 交软件发布虚假免费送游戏皮肤的广告,实行广撒 ,吸引受害人上当。
此外,不法分子还会“真诚”地让受害者填写账 信息和想要的皮肤名称,借送皮肤之名,一步步指引受害人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甚至会用各种借口要受害人提供微信或银行卡的账 、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进而冒用受害人身份向朋友“借钱”或转走受害人存款。
未成年人在“免费送皮肤、游戏礼包”等吸引下,被聊天群内“成功领取礼包的照片视频”蒙骗,不易分辨活动真假,同时未成年人对扫码转账、信用卡还款等操作敏感性不高,不易识破骗局。
【 警提醒】
防止未成年人被诈骗,防范工作要做好!
1、家长给未成年人的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支付工具开通支付功能应设置消费限额,并定期检查资金使用情况,不要将自己的支付密码告诉未成年人。
2、建议家长及时在自己及未成年人手机中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查看防诈防骗知识,识别手机中的非法APP,可疑账 等信息。
3、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专题教育讲座等,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