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制造如何打开新格局?专注精锻齿轮制造45年的民企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星精锻”)或许有答案。作为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三星精锻自2019年起布局数字化生产,至今已建成6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新增产能15万件。其中,热前主动轮车-铣-滚自动化线还填补了国内在中型车差速器齿轮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方面的空白。《工业互联 小帧探》第十二期将探访三星精锻的驱动桥齿轮数字化车间,看老牌民企如何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到“智造”的蝶变。
6条自动化生产线建成运行
始建于1976年的三星精锻主营汽车、工程机械差速器精锻锥齿轮及各种精密锻件,800多种锥齿轮产品,覆盖了国内外多数重型汽车、工程机械等桥型所用的差速器锥齿轮。自2019年起,三星精锻投入7000余万元筹建驱动桥齿轮数字化车间”,已有热后磨齿自动化生产线、热前锥齿轮自动化生产线等6条自动化生产线已正常运行,还有2条正在调试中。
在驱动桥齿轮数字化车间内,一个个闪亮的齿轮被传送带运到包装线,品质检验合格后打包装车,源源不断地发运到客户手中。据了解,车间配备了数控滚齿机、加工中心、数控车床、高效磨齿机、全自动超声波清洗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我们不仅采用了ERP系统和MES系统,还自主研发了软件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数字化。”青岛三星精锻齿轮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刚介绍,利用AGV(自动运输车)作为各工序周转的媒介,车间实现了从精车、铣齿、滚齿、热后精车、磨齿、打标识、包装的工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傅志刚介绍,此前车间内采用手工打标,改造升级后,热后产品配备自动激光打标机,并且记录数据,每个产品质量可追溯。
每年新增产能达15万件
相关链接
直击一线,看懂青岛工业互联 故事
该栏目探访一线标杆企业,力求守正创新,围绕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 之都”的中心工作,借鉴 交短视频的新锐语态,构建工业互联 领域通俗易懂的视频版“100秒百科词典”,以期帮助更多市民、专业受众了解新场景、新模式、新应用,为更多企业在打造新动能、开辟新路径、拓展新边界方面提供一点借鉴与启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