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花钱”和“不会花钱”的孩子,10年后,差距惊人

灯灯说:

书友们晚上好,你打算怎么安排孩子的压岁钱呢?
压岁钱是教会孩子认识钱、理解钱、培养孩子金钱观的最佳机会哦~

最近一则热搜引发了7000多万 友的关注!

一位8岁的男孩,仅仅1天的时间,就给游戏主播刷了11万的礼物,而这些钱,是父母几年的积蓄。

近些年,这样的新闻好像越来越多:熊孩子为了购物和玩游戏花光了自己的学费,花光父母的积蓄,甚至是治病的钱……

有人说,这是父母不尽责任,应该多陪陪孩子。也有人说,这些孩子也太不懂事了。

其实,这些悲剧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金钱教育的缺失。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一个缺乏正确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孩子,哪怕未来拥有很强的赚钱能力,也会因为挥霍无度而掉入金钱的漩涡。

如今,正值春节,孩子们有了一大笔“巨款”——压岁钱,这正是培养他们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好时机。

如果你也在为怎么安排孩子的压岁钱发愁,不妨看看灯灯参考美国知名理财顾问贝丝·柯林娜理论,为大家提供的财商培养建议吧(不同年龄段都有哦)~

幼儿园时期
把握好孩子在消费时的方向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

-妈妈,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

-家里不是已经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了吗?

-妈妈,我就要就要…….

然后,孩子要么开始耍赖,要么开始他的“缠人大法”。让父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其实,孩子每次看到新的玩具,就想要买。但大部分玩具买完不久,孩子就会丢到一旁。

不仅浪费钱,还容易让孩子觉得拥有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

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分辨,什么是“有需要”,什么是“想拥有”。

我们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教育孩子:

“牛奶和苹果是我们需要的物品,因为如果没有牛奶和苹果,我们会营养不均衡,无法拥有健康的身体;

而巧克力和奥利奥则是我们想拥有的,因为就算不吃,也不会对我们有任何影响。

父母还可以与孩子约定家庭的购物准则:先购买“需要”的东西,而“想拥有”的东西可以偶尔购买。

留出一部分孩子的压岁钱作为他们的消费基金,与孩子约定购买“想拥有”物品的频率,3个月买一次玩具、1个月买一次巧克力等。

让孩子通过消费的过程,慢慢去了解“想拥有”和“需要”的区别。

孩子才可以在耳濡目染中,知道消费的标准和方向在哪里,为他日后做出明智的购物选择打下基础。

这也是孩子学会管理欲望的第一步。

小学时期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家长的提问,高达213万的浏览量。

“女儿同学家长惯孩子,导致我的女儿也要同样的东西攀比,怎么教育孩子?”

原来是新学期开学,他女儿看到同学有新的铅笔盒,也想要一个一模一样的。但其实他女儿的铅笔盒刚买不久还非常新。

所以他害怕孩子与同学攀比,不知道该如何教育。

其实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在消费观上会受到很多营销广告的影响。

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同学想什么、穿什么、买什么的影响,这很正常。

父母大可不必为孩子贴上攀比的标签,反而可以利用机会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买铅笔盒是为了方便整理和收纳铅笔的,你的铅笔盒还很新,也还可以使用。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再去买一个新的。”

父母也可以在平时购物的时候,给孩子看几款你想买的同类物品,说明价格的不同。

然后,告诉孩子你最终选择某样物品的理由。

比如告诉孩子,我们选择这个沐浴乳,是因为家里人都很喜欢它的味道。比起其他的,这款更适合我们。

父母对自己消费习惯的解释,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当父母向孩子解释这些购物选择的时候,言语中所反映的正是一个家庭所重视的事情,也正是一个家庭价值观的体现。

初中时期
培养孩子消费时的独立判断能力

上初中了,大部分孩子都能拥有自己的零用钱。

在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养成消费时独立判断的能力。

在《如何培养高财商孩子:影响孩子一生的金钱对话》中有这一个故事:

当汉克向父亲提出,自己不想再穿便宜的衣服,想买更时尚但更贵的衣服的时候。

父亲给了他一张购物卡,并告诉他“你可以花光所有的钱去买一件想要的衣服。或者花一部分钱买一件中等价位的衣服,然后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篮球。”

父亲将这个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做出选择。

最后,他的儿子选择了一双不贵的鞋子,他希望用炫酷的鞋子来表现自己的时尚,而同时还有剩余的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把消费压岁钱的权利给到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做出判断和选择,并在选择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承担冲动购物的后果。

慢慢地他们便会知道合理安排金钱的好处。

在充满商业行销的环境中,不被价格影响自己喜好,拥有消费的自主能力,做出聪明的判断和选择。

高中时期
教育孩子金钱与幸福的关系

日本知名推理小说家宫部美雪曾在小说《火车》中这样描述人的欲望:

想做梦太简单了,有钱的人可以用自己的钱;没钱的人借钱作为资金。

买一堆东西,奢侈过日子,身边围绕着高级品,便觉得实现自己高级人生的梦想,但是真的变得幸福了吗?

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可供他们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诱惑越来越多。

而父母需要让他们懂得,不是物质越多就越幸福。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达到小康生活之后,钱能带来短期的幸福感,但通常无法长期提高幸福感。

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享乐适应性”。

就是在我们购买一件自己想要的物品时,我们会感到激动和幸福,但买完后,那种幸福的快感很快就消退了。

所以在消费选择上,心理学家阿普里尔·本森给出这样的建议:

当孩子选择购买一件物品时,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回家后打算把所购的物品放在哪里?两个月后那件物品会放在哪里?到那时候,又能从物品上获得多少快乐?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花钱买体验,让孩子获得更持久的快乐和幸福。

比如,用压岁钱计划一次美好的旅行;规划一次美妙的约会;与朋友一起吃顿大餐;为家人的生日准备一个漂亮的蛋糕;为困境的人提供帮助。

当孩子为这些付出时,他们会感到心情愉悦。即使时间流逝,体验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回想的时候,他们也能再次感受到当时的快乐,重温那种暖心的感觉。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名言: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也有其他人取代你来教,这个人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我们花了太多的心思去管理孩子的学习,却总是忽略对孩子金钱观的培养,而金钱观的野蛮生长,背后隐藏了巨大的隐患。

放任不管,导致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过度严格,则导致了孩子欲望压抑,物质苛责自己,或者过度反弹,严重者甚至去偷盗。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培养孩子的财商,不妨从这次的压岁钱开始吧。

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为后面的财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孩子受益一生。

排版 | 澄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