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爷
2020年5月23日,美国将33家中国企业和两所高校列入“实体清单”,本次受灾的大学主要是“哈工程”和“哈工业”。美国Mathworks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已终止“二哈”使用MATLAB软件的授权,MATLAB软件主要用于计算、可视化、数据分析等。
除了这种数据分析软件之外,EDA芯片设计软件、核心工业软件中的CAD /CAE /CAM等,以及各工业细分领域的专用软件,诸如CADDS /AM /FORAN /ANSYS 等,先进技术基本都掌握在欧美厂商手中。国内软件在容错性及应用性方面普遍不足,这就导致我国基础软件、安全软件和工业设计软件也存在一定的卡脖子隐患。
美国商务部这个实体清单,自从诞生以来就越来越长,俨然像一只疯狗,随时可能在我国要害部位狠咬一口。这事每闹一次,就会在我国资本市场轰动一次,近两年最轰动的就是华为、中兴被制裁事件,由此激活了半导体设备和操作系统国产替代的浪潮。
半导体这个行业就不多说了,提前布局的基本上都发财了。考虑到近期是牛市,再谈估值就没有太大意义,这里就跟大家探讨一下下一个可能出现国产替代风口的大板块吧!半导体设备行业已经撸完了,对于下一个“自主可控”,还是老规矩,咱们一家一家按顺序撸,今天就以“中国软件”专场开个头。未来的方向背景,这里就不科普了,想了解的可以翻翻之前总领文《提前布局:股市的走向,藏在发展的进程里》。
中国软件成立于1994年,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是中国电子旗下负责软件业务的唯一主体,属于根正苗红的央企,也是我国基础软件行业最核心的“国家队”之一。
这里简单提示一下,上市公司有个规避同业竞争的规矩,简单来讲就是,当一家公司上市之后,他所属的集团原则上是不可以搞相同业务的。说这个“规避同业竞争”的规矩,主要就是要大家明白一下,中国软件在“中国电子系”的地位和前景。按照国家队的惯例,如果意外产生了孪生小弟,基本都是会并购整合的(这可是大机会)。
在我国基础软件行业,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主体,一类是嫡系国家队,主要包含“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两大派系;第二类是民营派系,基本就是华为鸿蒙体系;第三类就是旁系国家队,主要包含中科系、紫光系、方正系、浪潮系(浪潮系作为山东省属国企,只能算小半个国家队)。
在这七大派系里,人气最高的是华为鸿蒙系;理想最丰满的就是中国电子系,也就是本篇中国软件所属的派系;比较能打的就是浪潮系。至于方正系,基本是七脉里的吊车尾。
在中国软件的股权结构中,中国电子虽然只是相对控股的地位,但随便 召一声各家持股基金,基本就能 令群雄,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中国电子具备实际的绝对控股权。为何如此纠结这个绝对控股权,是因为中国电子意图下一步大棋,而中国软件就是核心的棋子之一,必须完全可控,下面我们会详细来讲。
中国软件当前主要有三大块业务,按收入份额来看依次是: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化业务、自主软件。
就历史业绩来看,中国软件确实算不上什么好企业;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未来的想象力也基本来自于母系集团——中国电子。
中国电子是国家 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的经营主体,简称CEC,在97家国务院直管的一级央企中,基本能排在前三分之一。在中国电子的未来发展战略中,明确将“打造中国的wintel”作为目标,这个单词大家看着可能有点熟悉又怪异,这是“Windows & Intel”的联合,中国电子提出这个战略,基本是要软硬件通吃。
中国电子这个战略,不仅野心很大,名字也很屌,叫“PK体系”,完全就是要干硬仗的架势。P是指飞腾(Phytium)CPU,这个主要是以子公司中国长城(天津飞腾)作为运营主体;K就是指麒麟(Kylin)OS操作系统,这个市场承载主体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中国软件(中标麒麟)。这个地位看官们自己体会,不管现在实力怎么样,反正故事很美好!(注意要区分一下,华为的系统叫鸿蒙,中标麒麟跟华为没关系。)
这个就是中标麒麟的桌面操作系统,跟我们之前常用的Windows7差不多。
“自主可控”所说的自主,就是自己能造,如果微软/macOS不给授权了,咱们一样有的玩;可控的要义就是“安全”,中标麒麟显然已经勉强能玩了,兼容的软件也有两千多款,强项又是安全,初步满足了自主可控的需求。
如果再配上中软防水坝数据防泄漏系统,安全基本是无虞的。
有了这两套基础软件的配合,大家心里基本上能够理解了,就是一个低配版windows7、和高配版防火墙的组合。有了这种“功能简陋&安全强悍”的属性,目标客户群体就不难猜了——当然就是我大中国的政府、央企、金融体系、国有大型制造业企业等。
当然,操作系统这玩意不仅用在我们常见的电脑和手机,对于新的计算平台和智能硬件,也是需要操作系统的,例如物联 、云操作、卫星、超算等设备或平台。
操作系统是要和硬件兼容使用的,按目前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硬件的应用情况来看,中标麒麟的应用场景和兼容性也是算国产操作系统一哥。
上述的基础软件业务,只是中国软件的第三大业务,第二大则是服务化业务,主要就是给客户定制开发信息化系统并提供运维服务。我们经常接触的金税三期就是中国软件搞出来的,此外,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信息化系统也是中国软件搞出来的,核心特点还是自主可控,足够安全。
中国软件的第一大业务,是行业解决方案,也是近几年增长比较快的业务。这个名字比较唬人,通俗点说就是针对某一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配套系统,能够解决客户当前及未来的所有信息化及大数据需求。当前,中国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客户主要就是两类,一类是国家信创工程,主要就是给各部委、各省市搞信创平台建设;第二类就是数字城市系统,给各个城市搞数字化配套软件。
中国软件的三大板块业务,基本都可以合并为“软件和IT服务”。有些人可能会关注市场份额,这里给个工信部官 的数据:2019年,我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总收入71,768 亿元,中国软件总营收58.2亿元,市场份额万分之八;全行业利润总额9362亿元,中国软件6183万,其中政府补贴2500万,实际利润份额万分之0.39。市场份额如此小,很大原因就在于党政军及央企的市场总量有限,毕竟广大的民营市场,目前跟中国电子基本没什么关系。
简单的总结一下:中国软件是中国电子打造自主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的唯一主体;主要服务客户就是中央、各部位、各省市、大型央企、国企、国家金融体系等;产品核心特点就是足够安全;客户的唯一需求就是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尽量好用一点;未来发展方向就是,从政府客户逐渐拓展到民用,跟Windows系统PK一下;当前市场份额极其小(空间可能很大)。
中国软件这个目标市场,目前基本属于国家队垄断,毕竟涉及国家安全,外企靠得住吗?普通民企靠得住吗?所以问题来了,中国软件还需要市场竞争吗?大家自行体会一下。
此外,在中国电子“wintel战略”中,砸锅卖铁估计也要砸出个自主可控。按照我大中国这七十多年对自主可控的执念,从“两弹一星”开始,这些自主可控计划的成功都只是时间问题。
换个说法就是,中国软件就是我国在操作系统方面,PK微软的主力军之一。当然,这个时间会持续多长就不太好预测了,毕竟北斗体系自1994年启动以来,直到今年才完成,持续时间26年。这对国家根本不是事,但个人投资者可耗不起!
业务说完了,下面就来简单看看业绩(虽然历史业绩并不重要)~
中国软件的营收也主要就是上面说的三大块,除了2018年之外,近十年基本都还是微微上升,总体来看,历史业绩算是比较垃圾,完全配不上国家队主力的身份。
从营收结构上看,中国软件近几年基本在大力提升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主要就是因为中央各部委、大型央企国企、各省市开始大搞智慧城市和政务信息化了。只要这个需求存在,中国软件还是有一定市场的,毕竟这个板块民企很难抢的走,钱最终还是国家队来赚。当然,国家队也不只这一家,还有中电科、中科系、紫光系、浪潮系等其他六脉。
至于向民营企业推广整体解决方案,大多数民营企业实际上根本无力承担这种额外的成本,甚至大多数民企完全都没有这种想法,有想法的头部科技公司大都有能力自己搞,或者有自己的合作伙伴。所以,民企这份市场,中国软件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优势。
中国软件的业务毛利率呈现显著的两极分化,自主软件和服务化业务毛利高达60%,这主要是因为自主系统对于目标客户基本是刚需,毕竟核心诉求是数据安全。而服务化业务主要就是税务系统和金融监管系统,也属于刚需,这两个部分基本处于半垄断状态,中国软件的定价权也高些。
相比之下,行业解决方案则主要是信创业务和智慧城市,客户虽然依旧是中央各部委、央企和各省市,但这个体系并非完全必要。此外,这个领域对于数据安全的关注度并没有那么高,部分头部民企也是有机会的,因此,中国软件在这部分业务中还要面临民企的竞争和客户的压价。毕竟,对于智慧城市和政务信息化,可搞可不搞,国企能搞,民企也能搞,部分地方政务机关甚至连管 都维护不好,搞了也是瞎搞,根本不会用。
此外,很多省级地方政府对政务系统安全根本没有那么高的重视,毕竟外围势力也看不上,黑他们都浪费时间。
从利润率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软件能大力推广的业务基本不赚钱,赚钱的业务市场需求增长又有限,这就有些尴尬了。
作为基础软件的国家队,中国软件在研发上也是下了血本,年度研发支出接近总营收的20%,果真是要砸锅卖铁去搞PK了。
软件行业核心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员工工资),其次才是设备成本。至于中国软件38亿的软硬件采购及外包成本,可对标的东软集团成本率更高,坑爷暂且不对此项做评论。软件行业大佬们看见了给指点指点~
除了主营成本,4.8亿的管理费用也是很有央企特色……
中国软件这些年的现金流也是很诡异,净利润基本没有多少钱,每年大概有两成都是来自于政府补贴。
2019年,中国软件预收款显著提升,这事估计跟金毛去年的一系列骚操作有关。中标软件的桌面操作系统在政府、国防、金融、党政军等领域都被大量采购,预收款也是成倍上涨。
当然,预收款这种东西,早晚都是要轧平的,对于中软这种现金流波动巨大、折旧摊销没多大的企业,看利润会更平稳些。
然而,今年一季度,中国软件经营净现金流显著净流出10个亿,净亏两个亿,公司解释是预付款采购大量增加,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放缓,回款延迟。这个解释,各位看官可满意?
反映在收益率上,就是十年以来首次亏损,具体原因可能要比公司解释的更复杂。
由于客户主要是党政军、地方政府和央企,中国软件的回款能力一直都很强,甚至预付款项都比较多。但是,今年一季度也确实是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我们暂且让疫情来背个锅吧,后续且看二季度的恢复情况。
作为二级央企,中国软件自然是不会缺钱的。公司资产主要以自有资金和经营性负债为主,有息负债非常少,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和资金占用也很强,充分体现了大央企优势。
在资产结构方面,中国软件属于典型的轻资产模式,基本没有多少固定资产,也没有太多需要折旧摊销的项目。要论核心资产,中国软件这个名字和股东背景当属第一(铁打的营盘),其次就是七千多基本舍不得跳槽的兵。
总体而言,公司资产流动性非常好,资金也比较充裕,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即便是一季度营收腰斩、巨亏两亿、现金净流出十个亿的情况下,对中国软件来说也根本不是事。不仅如此,公司六月份在五个省市的业务扩张依然有充分的资金支撑——有钱就是任性。
作为“中国基础软件自主可控的国家队主力之一”,中国软件的核心优势可海了去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品牌优势:主力国家队这个牌子香不香?央企的牌子香不香?
【2】 小范围垄断优势:党政军、中央、税务、核心央企等部门的安全软件采购,哪个不长眼的敢跟国家队供应商叫板?
【3】 资质优势:作为中国电子wintel战略的核心成员,啥资质搞不到?
【4】 股东优势:大股东在资本、产业资源、市场、国家大工程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大股东背后实控人的政策支持;
【5】 趋势机会:外围威胁倒逼基础软件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如果真能替代微软,市场空间还是极其巨大的,毕竟电脑系统大多都是出厂自带,根本由不得用户自己选择,你说是不?
【6】 其他。
中国软件的人员配置还是很有行业特色的:
中国软件核心业务都是软件和IT服务,那7个生产人员真心不知道是干嘛的(可能是搞其他附属业务的),此处暂且忽略。公司重头基本都压在研发人员和基础技术人员身上,看来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其次,对于7870人的团队,20家控股公司,仅用89名财务人员就能把帐算的明明白白,811个行政就能把企业管的妥妥贴贴,显然就是典型的扁平化结构和大部制,这种组织相对就会简单很多,业务条线也是比较清晰的。在国企中,这个效率属于相对较高的。然而,别忘了4.8亿的管理费用,福利待遇和办公条件自然不会差。
在人员配置方面,也是典型的软件企业特色,程序员基本都是本科为主,毕竟年轻人精力更旺盛。
相比之下,公司的销售团队相对略有薄弱,这个团队针对政务体系、国有企业和党政军客户基本是绰绰有余;但是,想在民营企业中进一步拓宽市场,这个销售团队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当然,拓展民用软件市场也只是未来战略计划,当前暂且可以不必考虑这一点。
除了研发人员之外,上图中的其他工种福利数据都略有偏高,主要是376人的退休待养人员会拉低实际福利水平。对于帝都的软件企业,这个薪酬水平实在算不上高,剔除五险一金(包含企业支付部分),实际到手的也并不比北京平均薪酬高多少。总体来说,这个福利在行业并没有太大竞争力,研发团队的质量,各位自己去琢磨。
鉴于最近是牛市,这个时期的估值大多都是扯淡,尤其是对中国软件这种故事很好的企业。下面简单的放一张股价走势图:
近十年来,中国软件基本经历了两次大涨,都是跟着牛市的暴涨。实际上,在2019年之前,中国软件的走势一直都很萎靡,比大盘好不了多少。2019年,金毛各种挑事,我大中华对软硬件等高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资本市场也是换着法的炒。加上中国电子的“PK体系”,算是给萎靡的中国软件打了一针鸡血。
坑爷认为,中国软件实际上是没有太大的战略自主权,主要战略路径依然是配合中国电子的PK体系来走。按照中国软件的产品布局,未来3年内,目标客户群体仍是以党政军、地方政府、央企、国企这个圈子为主,搞定客户基本没有太大难度,但这个圈子的市场总量能有多大的增长,就不太好预测了。
另一个方面,既然中国电子铁了心要搞PK,作为承载中国电子操作系统的主体,中国软件简直就是全村的希望,之一。
提个极端情况:假设中国软件的操作系统真实能够实现对民用PC和移动端的渗透和国产替代,那这个市场就大了去了。但坑爷预计,移动端未来前景比较大的还是鸿蒙,PC端逐步替代Windows也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毕竟Windows的系统内核近十年基本上都没有太大变化,界面视觉实际上是比较容易模仿和修改的。中国电子这个方向还是有前景的,但时间周期至少要在三年之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