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等九大厂商 推统一快应用 打响“入口”保卫战

21世纪经济 道陶力 上海 道

微信小程序的崛起,紧张的不仅有傲慢的苹果,还有焦虑的国产手机品牌。

“快应用”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去年,小米便推出了“直达服务”,魅族也推出了“快捷应用”,它们与微信小程序相似,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即点即用。如今,九大主流手机厂商终于决定抱团,试图夺回应用分发上的主导权。

但是,对于硬件行业来说,这是个“大事情”。“中国的手机厂商早就应该联合起来做点事情了,能够联盟是好事。但是,必须有足够强的标准才能推广下去。一是要看合作各方是否齐心,二是看能否吸引更多的开发应用参与进来。”

反击小程序

微信生态链的规模还在持续壮大。腾讯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透露,春节期间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4月至今,微信小程序用户数量呈爆发性增长。随着“跳一跳”为代表的微信小游戏上线,2017年12月,小程序累计用户达4亿。

目前,小程序已经启动招商,商业化在即。另一边,硬件厂商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7年底,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11.3亿户。即使上述的九大厂商只占60%市场份额,也有超过6亿的用户。

分羹服务端

在商业市场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即便华为、小米、联想等同行对手平日的竞争一贯剑拔弩张,但是在快应用上却难得的达成了一致。

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由手机厂商的商业模式决定。在微信成为唯一的“超级APP”之前,几乎所有的移动应用厂商都必须依赖苹果App Store,以及安卓手机的应用商店,寻求更低的用户获取成本。而手机厂商则近乎贴身肉搏地“卖货”,并忙着维系渠道和供应商的关系。

“以前的手机厂商眼光看得还不够远,因为做硬件的思路和软件思路完全不一样。大家都只知道靠推广下载量赚钱,现在的移动应用都很理性,投资人也不再盲目烧钱了。除了抖音、火山、快手这些短视频,其他的应用真正投钱给应用商店的并不多。”前述不愿具名的手机行业人士透露,另一层收益来自游戏推广,但是腾讯 易两家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后,推广费用也大幅降低。

尤其是微信生态的壮大,手机用户只需要打开微信就能够获得基本的服务,无论是打车、订餐、买电影票、订机票酒店还是移动支付,都绕过了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

因此,对于手机厂商来说,亟需找到新的变现途径,而不仅仅是硬件收益。最近披露的小米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小米的收入组成中,79%来自于硬件,21%来自于互联 服务业务。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而互联 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

目前,小米正在计划扩大互联 服务业务收入比例,2017年,预计小米的硬件业务的收入占比为68.3%,预计到2019年,互联 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

但是,快应用的运营细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信息。行业人士分析,在覆盖到足够多的场景和流量后,九大厂商有望根据自身用户量得到相应的广告分成。此外,发展自身平台,也有助于手机厂商提高用户黏度,积累更多的数据资源。

轻重之辩

硬件业务代表的是现在,软件服务代表了未来。这一真理已经被苹果、IBM、微软等科技巨头证实。只不过,手机厂商转型并不容易,它们如何获得互联 玩家的青睐?

此外,尤为重要的是,小程序依托的是微信的账 和支付体系,只要一个微信账 就都打通了。快应用没有现成的账 体系,局限性可能比小程序还要大。尤其是一些需要支付的应用,仍然绕不开微信。

去年8月,华为与腾讯之间便爆出纷争。起因是荣耀Magic手机可根据用户微信聊天内容,自动加载地址、天气、时间等信息;通话、购物时也能提示相关服务信息,这些技术均是华为与科大讯飞、高德、支付宝、携程等APP深度合作研发的结果。但是,这些均被腾讯指责为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

华为并不认为自己侵犯了用户隐私权,称只有用户通过设置以后公司才能收集到相关数据。虽然两家公司最后达成了和解,但是此事也暴露了手机终端与应用之间的“信息安全”问题。

在王艳辉看来,除了外部来自微信、苹果的竞争压力,此次九大品牌的快应用标准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们联盟的决心有多大。“小程序微信形成了完整的生态,不管是推广、补贴、运营、培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几家公司能否拧成一股绳,我看也是很悬。比如说要补贴,谁去发这个补贴?如果不能吸引到头部应用,平台就不会有开发者来玩。”

这场备受瞩目的联盟,能否撬动现有的市场格局,依然值得关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18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