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我国科技“软实力”提升几何

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更广泛人群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近1倍。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十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其中,“科普中国” 络平台,累计资源量53Tb,传播量416亿人次,科学辟谣平台传播量27亿人次。

我国已经连续18年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2021年约2.81亿人次参加;开展两次“天宫课堂”授课,总点击量超40亿次。

我国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十年来累计参与近1亿人次,“英才计划”和高校科学营活动组织10万多名高中生开展科研实践。

未来,中国科协还将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尤其向西部地区倾斜,大力开展科技援疆援藏以及兴边富民行动,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同时,持续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深化“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等,着力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带动农民科学素质普遍提升。

一批优秀期刊跻身国际前列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高水平科技期刊建设,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未来,中国科协还将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扩大领军期刊方阵,做强后备期刊梯队,推动更多优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改革和数字化发展,培育若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出版机构,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和开放获取资源平台,吸纳更多高水平科学家参与中国期刊建设,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共享。

科学家精神价值认同感大幅提升

十年来,科学家精神价值认同感大幅提升。中国科协、中组部等11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累计采集622位老科学家及科学家群体资料,入藏书信、手稿等实物资料14.1万余件,数字化资料33.8万余件,视频46.8万余分钟,音频55.6万余分钟,出版传记丛书146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类型最广泛的现当代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

中国科协还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命名14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发起实施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动员17所高校排演18部科学家主题舞台剧,累计演出400余场,吸引超千万人在线观看。

中国科协还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打造“学风涵养工作室”和“风启学林主题 区”,编创汇集学风涵养优秀作品5000余份,在微博、B站、抖音等传播覆盖近4亿人次。

我国的一流学会建设成效显著

全国学会作为专业的科技 团,通过出版期刊、召开会议等方式,传播科学思想、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先后有190多家全国学会发出倡议建言,并借助学会主管的170多种期刊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抗疫最新研究数据成果,与250多个国际组织密切互动,服务全球抗疫。

全国学会的科技服务能力还在不断增强,累计发布3600余项团体标准,形成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团体标准研制机制。全国的学会治理改革也迈上新台阶,累计17个全国学会进入5A级 会组织行列,22个学会先后荣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先进 会组织”荣誉称 。

对外民间科技合作交流更加活跃

中国科协还大力支持我国科学家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已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共加入372个国际科技组织,科协系统选送人员在上述组织中担任执委以上任职数量共399个,其中主席、副主席任职170个。

《光明日 》( 2022年07月20日01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