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录课经历

犹记得,2020年1月19日,我带着奖状和奖品给孩子们做了简单而热烈的期末总结。面对即将到来的寒假和新年,教室里的一张张笑脸,满溢着对辛勤一学期的欣然,对新春小假的期待,对未来的蓄力和自信。

可是,东风捎信,枝上花发。我们没能践行2.10日校园再会的承诺。一场“新兴冠状病毒”的肆虐,忐忑、担忧、焦虑,从大年初一开始蔓延。

大年初四,本应是走亲访友、言笑晏晏的热闹日子,今年却分外的冷清。宅在家里的时候,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看今天疫情的发展情况,确诊和疑似的人数越来越多,更多的医护人员逆行武汉,烈烈白衣,令人肃然起敬。

这是此时,我接到了教研组的录课任务。

初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心里有点犹豫。原因有二,一是被困外地,没有教材没有课本也没有电脑,一只手机走天下;二是我是个彻头彻尾的电脑小白,提起录课这事我便“一个头两个大”,完全无从下手!可是特殊时期,不容退缩,不容有失!不会,学!打定主意,我开始投入到这次全新的 课之旅……

我承担的任务是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五首不同诗人、不同时代的诗歌,如果分开单纯从诗意到手法讲述,其实并不难。但是考虑到 课,缺少与学生面对面探究、揣摩、品味的时间,如何从知识走向方法,从方法实现鉴赏,再从鉴赏诗歌真正走向诗意生活,我必须深入思考。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可见人写诗,最终还是要落到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浩瀚诗海不知埋藏了多少诗人的情怀,岁月的沉淀,生活的真谛。那么,这一节课,就不止是教诗句,更重要的是领略诗情(画面)和人情(情怀)。

因此,我结合单元目标,把这一节重点定在了“诵”和“悟”。只有沉浸在字里行间,有感情的诵读,才能最大程度的和诗人共情,对于情感复杂的诗篇更为重要。而“悟”的基础则是“知人论世”。

仅是这些仍是不够,现在的“教”更多应是一种技能的传递和情怀的传承。所以我放弃采用音频范读,而是自己上阵,给学生起一个玩味、揣摩的示范。

另外,要引导学生自主鉴赏,由课内走向课外,归纳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本课的“写景抒怀诗”的大范畴中,将《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三首作为一个“登高诗”小单元,进行一个小的“群诗鉴赏”的尝试。

为了录课顺利,我将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下来,反复揣摩确定,不敢有失。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字音或知识点,幸而我身后是温暖、强大的教研组和备课组。一人之力终究单薄,一遇到困难,我第一时间就是求助!

教研组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备课组更是全员上阵,给我掠阵,这些都是我的底气。教研组长每丽娟老师高屋建瓴,给我进行了课时安排指导和设计思路的架构;副教研组长祁砚业老师身在内蒙古,资料不全,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可是无论什么时候,我向她提问请教,她总是第一时间回复,耐心细致地给我指导;我的备课组长王雪霞老师每天都在关心备课进度,询问我是否有困难,逐字检查我的讲稿,连小小停顿、漏字、搭配都一一为我妥帖修改,连续几十条短信都是为了调整作业安排,让作业分层更加科学;我的师父王晓萍老师从始到终都给我安心的支持。记得有一个我向她询问“《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中的’藏’应该怎么读?”她不以为事微,立刻翻阅资料,与同是语文老师的爱人陈老师商量确定,给了我答案!这一切的支持和爱护,让我倍感温馨,前辈的敬业、细致、毫不保留的传承更是令我敬佩不已!

度过了“备课关”,下来就还是录课了。这可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啊!“喀秋莎”这个有着软萌、温婉名字的录课软件,在我的手里简直是野性难驯!自己折腾了半下午,还是不得要领,又一次求助强大的朋友圈和“度娘”,终于,打通了“任督二脉”!从录课界“小白”晋级为“菜鸟”。我喜不自禁,风风火火的录制开始了!

本以为,万事俱备,只差开录!谁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超骨感”……录课时,话筒对声音十分敏感,就连教案纸翻动的细小声音也非常清楚,更不要说外面鸟鸣、车行,甚至是邻居家传来的秦腔声……平日的鲜活热闹此时都成了我录课拦路虎!好几次,我正状态极佳,抑扬顿挫的朗诵诗歌,邻居家的门忽然“啪”的一声,伴随一阵吆喝孩子出门的声响大咧咧地闯入了我的诗歌课堂!一次又一次前功尽弃,让我不得不从白天转战到晚上。

晚上倒是安静了许多,凌晨一点,夜已深沉,周围的一切都进入了梦乡。我带着水杯,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正准备大干一场!可是问题来了:声量的控制!小了,怕录出来效果差;大了,估计是四邻不安。着实是个技术活!而且,可能是太在意太小心了,反而更容易出错。平时在教室里那般口齿伶俐地与学生交锋谈论的嘴今天好似完全不听使唤了,说着说着就不受控制了!一点也没有预期的顺利,反反复复,一点点调整、修改、剪裁、保存,终于,两个多小时后,第一课时的视频“千呼万唤始出来”。

夜色如水,我简直像赢得了什么大比赛一样,兴奋得半点困意也无,于是决定,一鼓作气地录好第二、三课时,有了前面的经验,后面两课时,倒是顺风顺水了。

不知不觉,窗外天光渐显,我看着渲染的蓝条,一点点走向100%,虽然满屏都是录废了的“残次品”,但是我的心里既高兴又安心。

可见,事情不分大小,都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反复练习、付出时间和精力。

七点钟,我把视频发给每老师、祁老师和王老师进行审查,外甥正好起床准备早读,见我一脸疲惫和神奇的兴奋,十分感触。后来竟把我作为他的习作《教师英雄传》的主人公写了下来。其实,这篇文章更是写给千千万万个和我一样,奋战在录播课的同仁们!

这次的录课任务,确实不容易,是我未曾涉足的一个领域,却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思考教学过程中许多无法预料的可能。

感谢我的前辈、我的伙伴们,正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三课时的《古代诗歌五首》才能顺利呈现。这难以预料的灾疫像是寒冬霜雪般冷酷无情,但你们的爱护、无私、专业,却是疫日梅开,香清远而意幽深,让我如在野之芃,迅速生长。

如今疫去霾散,春山如洗。待到重返校园,看满苑佳卉,争奇斗艳,必是别样春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