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省有12个县(市、区)未发现疫情,磐安是其中之一。
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农村是防御的薄弱环节。纯山区县磐安是如何做好农村防御,成为浙中一方“净土”的?
磐安将农村防控与城市防控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严防疫情向农村蔓延,着力推进 格化管理、立体化宣传、便利化服务,党员先锋队、义务宣传员、文明志愿者、红色代购员奋战在防控一线,强化联防联控措施,筑牢群防群治防线,同心守护“浙江之心”,合力打赢防控阻击战。
格化管理 不漏一户一人
格化管理一线督查
这些天,磐安县盘峰乡乡干部张笑的口袋里,始终放着一张村党员干部联户清单。
防控期间,她有一项重要任务:对灵江源村内20多个居家隔离观察对象,实施严格的“四对一”24小时管控,直至14天观察期结束。“每天都压力很大,排查任务、管控责任一项都马虎不得,稍有麻痹就可能带来工作的被动。”张笑说。正因如此,她从早到晚在村内卡点、农户之间奔走,掌握村情户情以及村民诉求,千方百计做好信息传递、政策宣讲、服务保障工作。
在盘峰乡党委书记陈滨潮、乡长董君的手上,有一张《盘峰乡疫情防控交通闭环管理示意图》,全乡的交通出口管制、各村体温检测点以及全乡党员干部的值守分工,一目了然。“每位干部、每个党员都要全力管好管牢自己联系的农户,如发现联户对象防疫期间存在隐瞒信息、操办喜事、扎堆集聚等现象,一律倒查追求责任。”陈滨潮说,班子成员包村、党员干部联户的 格化管理体制,使整个防控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真正做到排摸管控全覆盖、无死角。
乡村有小 格,县级有大 格,党员干部是 格员。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磐安县1.5万名党员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主动投身到卡点执勤、人员管控、志愿服务中去。全县各村实行 格化管理,全天候实行人员状况滚动排查,组建以党员为主的基层群防群控队伍,包干到片、联系到户,在各乡镇、村架起了一条条“警戒线”。
格化管理还延伸到新设的各个检测点。磐安是山区县,与周边六个县市接壤,全县共设立了台口、冷水、方前、盘峰等9个县级卡点,全在农村。每个检测点上都悬挂有党旗,每个工作人员佩戴党徽上岗,同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明确了每个党员的工作职责,按照“不漏一车、不漏一人”的要求,24小时严格值守,筑起了一道道“红色屏障”,为农民群众守好安全防线。
立体化宣传 新老办法一起上
疫情防控宣传车夜间巡回宣传
“今年春节不串门,出门记得戴口罩,不外出,不聚餐,勤洗手,讲卫生。”
“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
“现在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期,请大家待在家里,这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
在大盘镇13个村庄,每天都能听到流动“小喇叭”在村巷广播。大白话,方言播,村民听得进、效果好。
“农村老人年龄大了,很多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横幅、标语也看不清、看不懂,这时候最管用的宣传就是广播叫、喇叭喊。”大盘镇宣传委员施伟平说。
在磐安,全县1850只应急广播高频次播放战“疫”动态、防控知识,300多辆由私家车、工具车改装的流动宣传车不间断地在全县219个村巡回广播。广播宣传后,村民自觉戴口罩,走亲访友明显减少,喜事聚餐主动取消。
除了广播,还有标语、横幅、宣传栏、文化墙、电子显示屏。全县乡村主干道、村口和主要通道两侧醒目处标语、横幅随处可见,总数达2万多条,文化礼堂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宣传标语和视频,10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积极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努力营造疫情防控良好的 会氛围。
抗击疫情“阻击战”打响以后,在磐安乡村,广播宣传全天候, 纸宣传进万家,新媒体宣传到指尖,文艺宣传润心田,从空中到地面,从线上到线下,从声音到视频,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宣传 ,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切实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
便利化代购 温暖安民心
红色代购员送物资上门
“这袋东西是给土根叔带的,这个是后门小球姐的……”2月5日,在磐安县方前镇石上村石研疫情防控检查点,采购回来的“红色代购员”陈东国,将“小四轮”上的物资交给在等候的另一名“红色代购员”,两人分头把物品送到村民家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县公交停运、集市休市,加上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减少人员流动,各个村庄实行了闭环管理,村民采购生活物资十分不便。
为解决群众生活物资供给问题,方前镇将去年主题教育期间成立的“红色代办员”升级为“红色代购员”,各村设立了“红色代购”服务点,村民可以在“红色代购”服务点直接登记预约,也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 络预约。每位“红色代购员”还签订了承诺书,建立了服务台账,确保预约代购物品当天即可收到。每个村确定了2-4辆“红色代购”专车,统一发放车辆通行证,保障生活物资更加快捷地送到村民手中。
施家庄村外井坑自然村离集镇有20多公里,村“红色代购员”任新华每天统计各家需求,在工作本上逐项记录。代购物资价格和市场价格一致,中间不收配送费。村民施阳明带着刚满2岁的一对龙凤胎回家过年,一直吃的奶粉快要吃完了,联系任新华代购。任新华跑遍集镇超市商店没有买到,专程驱车到离村50公里外的县城买回了奶粉。69岁的老人蒋亨东,是一位慢性病患者,需要常年吃药,任新华接到代购请求后,来回2个多小时到县人民医院买回了药物,老人感动地连声道谢。
群众有困难,党员来跑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磐安县整合基层党员干部资源,组建以党员为主的“代办”队伍,由代购员通过上门、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统计群众购物需求及办理事项后,采用“顺风车”“拼车”“专车”三种方式集中统一进行采购和办理,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有效切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传播途径。
尖山镇新宅村是一个拥有937户、2103人的大村,防疫压力巨大。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张松道,关键时候勇于担当,毅然扛起“红色代购员”的职责。张毛坞自然村有一户人家从湖北随州回来,一家人全部隔离,因家里人口多,年前购置的年货和粮食很快就要消耗一空,煤气也将耗尽。张松道听说后,赶忙到超市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桶煤气和几袋蔬菜,送到该户房门前。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隔离户,打消了思想顾虑,安心地待在家里。
地处偏僻的小坑姆村,唯一的通村道路因山石塌方被堵,30余户人员无法出行。为保障防控期间村民及4户15名隔离观察人员日常生活,党员张红明主动当起“红色代购员”,每日肩挑手扛村民预定的生活物资,徒步往返2.5公里山路,将物资送到村民手上,让村民心里暖洋洋的。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个时候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为群众多跑腿、做代购,让群众不出门就能解决生活物资需求,保障村民安全,让我们感到舒心放心暖心。”许多村民连声赞叹。
截至目前,该县254支“红色代购队”奔波在城乡之间,帮助群众代购代办10000余件次,架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