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用App又违规, 友:快“裸体”了


今天黑马看到一则消息,甚是无奈。

说的是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 App 通 (2022 年第 5 批,总第 25 批)》。

有47 款 App(SDK)违规了却未按要求完成整改。

还有一些是我们常用的App,像神州专车、 鱼、虎扑、零跑等应用都赫然在列。

原因大多是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获取权限。

App违规这事,已是老生常谈,屡禁不止,裸奔于互联 时代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

我们的个人信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成为了各大App发家致富的“工具”。

只要获得了个人数据,就能推送广告、推出更符合用户喜好的产品,总而言之,“食材”有了,怎么发挥,就看厨师个人了。

留给用户的就是一地鸡毛。

各种骚扰电话,甚至是 络诈骗。

即便大多数人可能不会上当,但是老年人呢?只要骗到一个人,过度获取信息这事就不算“白费”。

这些App不怕罚吗?

怕,一旦抓到,就会被通 整改,没有整改的就会直接下架App,并对App运营主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但,是不是罚得太轻了?

虽然不知道这些App的广告收益会有多少,但是一个App广告位可不少,有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贴纸广告等。

用户数据和广告位越是匹配,价格也就越高。

这不会是一笔小数目,无论怎么想,这收益都会比过度收集信息的风险大。

换做是你,你会不会心动?

这就有意思了。

我下载App的时候,从三方渠道下载,给我提示安全风险,结果现在自家的应用商店中违规App还这么多?

这真是为了用户安全考虑吗?

再来看看另一组数据。

国内安卓应用商店,一般会对App抽30%的分成,也就是说用户在App里充值的钱,应用商店都要抽走一部分。

游戏的抽成更高,达到50%。

为此,游戏厂商和国内应用商店经常扯皮,这些“撕逼”的戏码,随便在 上一搜,就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故事。

Epic和Google Play Store的大战,和App Store的官司,还有腾讯和华为也是撕逼了很久。

这可能才是手机厂商限制用户从第三方下载App的主要原因。

而限制就限制吧,广告还不少。

搜个App,第一个App,很大概率是广告。

这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

前段时间,OPPO、vivo和小米联合弄了一个“金标认证”,有认证的应用,在功耗、稳定性、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

这或许能让国内App的质量高一些,也希望这些App,少动些歪心思吧,更希望个人数据自己做主的时代能更早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