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 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 和试验十五 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 发(郑斌 摄)

“5、4、3、2、1,点火、起飞!”

金秋时节,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枚“快响利箭”腾空而起,跃向苍穹。

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快舟一 甲固体运载火箭第16次圆满完成的飞行任务,成功将两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我国商业航天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更加轻快。

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0多公里外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更多“快舟”火箭正在生产车间整装待发,等待揭示宇宙的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顶层设计,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谋划部署和推动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

十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全球排名近年来持续稳步提升,2022年排名上升至第11位。

北京亦庄,一排排颇具未来感的仪器设备整齐排列,信 指示灯闪烁着富有节律的光点,这是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新成果之一——“乾始”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们打通了量子应用、量子软件、量子硬件的全流程,让量子算力触手可及。”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说。

研制我国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参与蛟龙 研制、神舟十四 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一批批“国家高新区”内,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迸发涌流。当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为创新发展贡献着“高新力量”。

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来自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谭海仁教授团队,将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的光电转化效率提升到24.5%。眼下,他们正探索将技术成果进一步产业化。

夜已深,人未静,临近22时,实验室里师生们仍专注手上的工作,操作着氮气手套箱,完成制备钙钛矿吸光层以及小面积电池组件等工序,并用太阳光模拟器测试光电转化效率。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我们将坚持高标准定位、高端资源集聚、高成长企业培育、高端产业发展、高品质创新生态营造,落实新理念、策源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机制、构建新格局,推动高新区在又高又新上取得积极进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