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化与信息系统-3(软件工程)

一、需求分析

1、需求的层次 (P36)

需求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

1)业务需求:指反映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

2)用户需求描述用户的具体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即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能使用系统来做些什么;

3)系统需求: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等,功能需求(行为需求)规定了开发人员必须在系统中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要;非功能需求是指系统必须具备的属性或品质;设计约束是对系统的一些约束说明,如必须采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系统、只能在IE10使用等;

2、需求获取方法:用户访谈、问卷调查、采样、情节串联板、联合需求计划 。

3、需求分析: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其建立的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字典,围绕这个核心,有三个层次的模型,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使用实体联系图(E-R图)表示数据模型,用数据流图表示功能模型、用状态转换图表示行为模型(P37)

二、UML(P37)

三、软件架构

四、软件设计

1、结构化设计:1)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遵循原则:高内聚,低耦合

2、面向对象设计:基本思想包括抽象、封装和扩展性

五、软件测试

(一)分类

1.静态测试

(1)不在机器上运行软件的测试

(2)包括桌面检查、代码走查、代码审查

2.动态测试

(1)在机器上运行的功能测试

(2)黑盒测试——不看程序内部逻辑,不看程序代码

(3)白盒测试——查看程序内部逻辑

(二)国家标准

1.单元测试——模块内部的测试

2.集成测试——模块之间的测试

3.确认测试

(1)软件开发组织的内部确认测试

(2)用户参与的测试环境

①alpha测试∶用户在开发环境下的测试

②beta测试∶用户在实际环境下的测试

(3)验收测试

4.系统测试——软件开发组织在实际运行环境的测试

5.配置测试——配置项测试的对象是软件配置项

6.回归测试——软件变更之后,对原有正确的功能、性能和其他规定的要求的不损害性

(三)软件测试的管理

1.过程管理

(1)测试资源管理

(2)测试活动管理

2.配置管理——应按照软件配置管理的要求,将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工作产品纳入配置管理

3.评审工作——测试就绪评审(测试前评审)和测试评审(测试后有效性评审)

六、软件集成技术

(一)表示集成——黑盒集成∶界面集成,不考虑内部构造

(二)数据集成——白盒集成∶数据标识、然后编目录、确定元数据模型

(三)控制集成——黑盒集成∶业务逻辑,通过api接口访问

(四)业务流程集成——标准的、统一格式的数据流组成

(五)企业应用集成eai——eai技术可以适用于大多数要实施电子商务的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的应用集成

参考资料

http://www.cnitpm.com/pm1/89937.html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