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所说的“三姑六婆”,并不是家里亲戚,而是几种卑贱职业!别再叫错了:“三姑六婆”不是你家亲戚,而是一帮“坏女人”!
家中亲戚多,人们常用“七大姑、八大姨”这个词来形容。“七大姑八大姨”中的“七”“八”无实意,表示(亲戚)多、乱、杂,泛指一般的亲属。而字面与之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叫“三姑六婆”,从字面意义上看,它与“七大姑、八大姨”差不多,似也指杂七杂八的亲戚。其实,这种望文生义式的理解,是错误的。在古代,“三姑六婆”并不是指家中亲戚,而是女性混 会时的几种职业。
在古代,有一类女人,是做不了家庭妇女的,为了张扬个性,她们会冲破家的束缚而走向 会,去从事一些“抛头露面”的工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姑六婆”,她们是与“良家妇女”相背的一群特殊女性,和“三教九流”有得一拼。
关于“三姑六婆”,古时的声誉并不好。比如清代作家李汝珍在其小说《镜花缘》中就有这样的表述:“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说明,这些人的职业操守并不受人待见,甚至还被当成另类恶人,让人处处设防。
那么,到底什么是“三姑六婆”呢?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陶宗仪在其《辍耕录》卷十三中就有简明的概括:“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三姑”中的尼姑与道姑,就是女性出家者;卦姑是指专门给人卜卦或算命的妇人,也好理解。古代男女讲究过“授受不亲”,所以出门在外“混 会”的女性,一般人是看不起的,即使是尼、道、卦这样的宗教人士,也被归于贱业之列。
与“三姑”相比,“六婆”更难理解一些,因为,现代 会中,“六婆”所从事的职业有的已经消亡,有的被边缘化了,所以,才会变得有些陌生。
“六婆”中人们最熟悉的,当数“媒婆”了。 络文化没盛行前,农村还有许多“媒婆”在走村窜户地帮人说媒拉纤,多为能说会道的中老年妇女。1962年的评剧电影《花为媒》时,赵丽蓉老师扮演的角色就是媒婆阮妈。只是,随着 络的普及、聊天软件的兴起,加之现代婚姻介绍所的介入,古老的“媒婆”职业,也慢慢淡出婚恋的舞台,成为一代人的遥远记忆了。
“六婆”里除了“媒婆”大家听着耳熟外(现在改称“红娘”)了,其他几“婆”因为早已从现实生活中消失,所以,听着“耳生”,看着“眼生”。关于其他“五婆”,老黄就给你科普一下。
牙婆:六婆之中,牙婆是最缺德的,罗嗦点来说,牙婆就是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简单说,就是人贩子。但是,她们的业务范围,又不仅仅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人口贩卖。牙婆的本职工作本是以贩卖胭脂、花粉等妇人用品维生,但又居中介绍买卖——负责中介大户人家选买宠妾、歌童、舞女,既为官方府宅奔波,也为富豪私家拉拢。所以,牙婆的产生很受当时强势群体的欢迎,直到清代,牙婆为人家买丫头、买妾仍盛行不衰。《红楼梦》中有载,贾府丫头犯了大错,就要叫“人牙子”带走卖掉,这种人牙子里,就有牙婆的一席之地。有市场就在买卖,有需求就有杀戮,此言不虚。
虔婆:古代骂妇人时,最毒莫过于称人为“老虔婆”,意为奸诈狡猾的老妇。虔婆之虔,并不虔诚之虔,而是别有他义的,有个别称叫老鸨子。这下清楚了,原来是拉皮条的“淫媒”。“虔婆”的“虔”字在古代有强行索取之意,而鸨母勒逼雏妓接客,从她们身上强行榨取钱财,所以人家便送了鸨母一个“虔婆”的称 。虔婆多由不正派的妇女担任,虔婆也是极其缺德的。所以,一句“老虔婆”,有时也用来骂年老而不正经的妇女的。
师婆:师婆有个别称叫“巫婆”,这样一说就好懂多了。巫婆是师婆的另一种称呼,她们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福禳灾为业,“骗”取他人钱财。随着现代科学与医学的进步,巫婆的市场越来越萎缩,并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受到严厉打击,以至曾经一段时间在中国销声匿迹。随着经济的发展,封建迷信有所抬头之机,巫师们又悄然复活
药婆:药婆顾名思义肯定是买药的,药婆有时候和医婆是一个意思,她们都通晓术数与医方,有点像现代的女医生;但是,不同于医婆的是,药婆有时候也干些用药物(比如春药、迷药之类)加害他人的缺德事,所以,名声并不好。
稳婆:稳婆别称接生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女人,相当现代的助产士。所以,六婆之中,只人称婆是最受人尊重而不被垢病的。
其实,在“姑婆”族群中,职业界限并不非常明晰,有时还是相当混杂的,常有身兼数职的情况,如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王婆,本是个开茶馆的老娘们儿,私底下却干着不少害人的勾当,这其中就有多项“姑婆”的影子:“原来这开茶坊的王婆子,也不是守本分的。便是积年通殷勤,做媒婆,做卖婆,做牙婆,又会收小的,也会抱腰(注:收生婆的助手,专管生产时抱产妇的腰),又善放刁。还有一件不可说,髻上着绿,阳腊灌脑袋,端的看不出这婆子的本事来!”(《金瓶梅词话》第二回)
除了上述的“三姑六婆”外,还有个“三婆”之说,这里的“三婆”可都是有正式编制的公务人员。此“三婆”系指:奶婆、医婆、稳婆。可别小看这“三婆”,她们是有资格出入禁宫(皇宫内院)的——
据[明]沈榜 《宛署杂记·三婆》载:“民间妇女无得入禁中者,即诸宫女已承恩赐名称,其母非得旨亦不入,惟三婆则时有之。”
看看,宫中女子的父母没有圣旨是进不了宫的,而三婆则可以时有进入,何也?原来,她们都是宫中的工作人员。
皇家也要生儿育女啊,所以也得有自己信得过的稳婆。宫廷的稳婆都是在民间收生婆里预选,然后把预选出来的稳婆的名字登记在册,以备需要时选用。被选进内廷的稳婆除了接生以及选奶口(乳娘)时看“乳汁厚薄,隐疾有无”之外,还在宫廷选美时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要参预辨别妍媸,而且要对女性作裸体检查,如皮肤、乳房、阴部等,在贞节观十分盛行的明代,还要检查选入宫内的女子是否处女。
此医婆系指在宫廷中供职的女医务人员,主要是给宫中女人看病。[明]蒋一葵《长安客话·三婆》:“民间妇有精通方脉者,由各衙门选取,以至司礼监御医会选,中者著名籍以待诏,妇女多荣之,名曰医婆。”她们都是通过选拔考试才进宫廷医院的,只有女中才俊才能获得这样的职业,所以“妇女多荣之”。
奶婆就是奶妈,主要工作就是给达官或皇家新生儿喂奶的。皇城东安门外的“礼仪房”,常年住着为皇家准备的奶妈子,俗称“奶子府”。明朝有个叫朱由校的皇帝,就是那个木匠皇帝,他有个奶妈客氏,权力大了去了。一般奶过皇帝的奶婆,都会有个好的归宿,如《唐大诏令集》卷二五载:“奶婆元氏 ,朕在襁褓,赖其抚育,推燥就湿,慈爱特深,可谓仁人厚惠茂德者矣,可赠颍川郡太夫人。” 这样的封赏,许多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干部也难获得啊!
(图片来自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