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约饭一样约歌,当代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泛音乐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共创作品的方式进入音乐圈。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不少栖息在ACG(卡通、漫画、游戏)世界中的Z世代音乐人,跟其他人过节要约饭一样,就相互约起、“产粮”共创,在特别的日子发了不少同人歌曲。

他们用目不暇接的节日同人歌,表达对王者荣耀角色、霍格沃茨的学员、188男团(所有人物都出自 络小说作家水千丞的作品)等等二次元人物的喜爱,以赋予这些特定日期的仪式感。

2022新春期间发行的共创歌曲

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许多独立音乐人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是日常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生活记录的一种方式。

那么,人数众多的音乐共创,究竟是一种“言不足以申意,歌咏以长之”的音乐本质回归,还是对一时流量和热度的盲目追求?对于音乐创作和产业本身来说,线上多人共创音乐又意味着什么?

一、像约饭一样约歌,万事皆可来一曲

事实上,不仅是各大节日,也不限于二次元,任何能唤起内心热情的事项,都可以成为促成 络独立音乐人共同创作的动机。

比如,去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爆红,就让不少Z世代感受到了跨世纪同龄人的热血澎湃,受此启发而创作的《觉醒年代》群像同人歌,也成为许多人“约起来”的热门内容。

中高考应援曲歌单和《觉醒年代》群像同人歌单

据音乐先声观察,自互联 普及以来,线上共创音乐的合作形式虽然诞生多年,而伴随 生一代的成长,已经成为了当下年轻人参与音乐创作的重要形态。

线上共创音乐,按字面理解,就是多数人共同参与词、曲、唱等环节创作的 络音乐。这种自发形式的兴趣创作,与一般的独立创作、商业创作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多人共创的歌曲,尤其像近期发行的《生而荣耀》(53个角色)和《共赴十年》(24个角色)这样的人物群像歌曲,采用多人参与、表达的方式,往往能挖掘出人物和主题的不同面向。

近期发行的人物群像歌

比如,邀请古风圈近半壁江山歌手的《百战成诗》,由100多名歌手以中英日三种语言,用流行、说唱、戏腔一人一句的方式,共同呈现了王者荣耀的百名英雄。这首歌也是《王者荣耀》游戏五五开黑节100英雄官方献礼歌,2020年5月2日全 上线后很快出圈,意料之中地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

但在更多情况下,这类多人大合唱共创歌曲无法出圈。究其原因,用时下的热评形容就是“懂的人自然会懂”,不懂的人没有下文。

具体来说,这类歌曲中或描述了过多的特定情境,或用了过多的特有词汇,又或仅仅表达出热情而未体现出创新,圈外人很少会有兴趣会点击,也难以与之共鸣。因此,尽管有些作品因粉丝黏性在各自圈层内有着很高的熟知度,不少歌曲的评论数量都能达到“999+”,但大多不具备很高的传唱度。

部分百人合唱的歌曲

相较于商业性的音乐创作,他们的音乐共创并非出于(或者主要出于)盈利意图,更多是为了感兴趣的主题而“约在一起”。大多数都是无偿或者微偿,甚至有时创作成员会为了完成作品共同分担相关的制作费用。

共创音乐的约歌微博

二、为爱发电,这些年轻人为何热衷音乐共创?

在这串数据背后,是音乐工业力的下沉和制作发行门槛的降低。虽然很多音乐人并没有系统化的专业学习背景,但取之不尽的线上学习资源和建议操作的音乐创作软件,都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技能支持。

像鱼丸和小L这样通过线上自学产出作品的独立音乐人不计其数,他们从被关注和被点赞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偶尔也获得经济收益,但是这种收益与通过音乐实现谋生尚有距离。

根据 易音乐人《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 告(2020)》,“独立音乐人群体中,学生占比达到66%,已工作的全职音乐或者兼职音乐人占比则分别为11%和23%。”而很多参与线上共创音乐的音乐人也大多并非全职,不少是学生群体。

目前,因为创作工种的供需数量差别和技能、设备要求不同,独立音乐人参与歌曲创作的难易程度类似于金字塔结构。

独立音乐人参与音乐创作难度图

虽然优秀的词作还是很受欢迎,但毕竟人人都能用文字来表达,词作在这个金字塔的底端,很多词作成堆的作品都无法转化成带有旋律的表达;歌手虽然是一首歌风格的最终呈现者,同样因为数量原因,列在次一层;而一首歌好不好听主要在于作曲,工作量原因排在中间层。

次顶层是后期和编曲,这两项工作通常属于独立音乐人创作的收费项目(费用是一次买断性质,没有歌曲版权),后期的设备投入对于年轻人有入门门槛;编曲需要凝结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比较长。

金字塔的顶层是词曲编唱混都擅长的“一体机”,毕竟他们可以用音乐“独立行走”。

B站词曲编唱等“一体机”作品

可授权的翻唱不仅相对简单、容易吸粉,也有利于原作品的传播;歌词翻填是对原版权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很多非商业的广播剧主题曲都采用歌曲;一些音乐 团也很宽容,直接会在微博或者音乐平台挂出可以授权使用的音乐伴奏; 易云上有很多可授权翻填的歌单,有的歌单歌曲多达千首。

易云音乐两个开放翻填授权的歌单

播放量超过百万的广播剧翻填歌曲

但就是这样,在不同环节、不同工种的音乐爱好者参与下,这些年轻人以为爱发电的心态,让音乐共同自然而然地发生,留下了不少好作品,也让创作群体不断壮大。

三、用“弦歌曲”来“喻中怀”,“悦己之作”更是产业源头活水

同时,由于作品的创作与音乐 交关联紧密,即便平庸的作品也会有来自圈层的相互捧场的音乐的评论内容和数量。

在质疑中成长、在尝试中历练、在坚持中背负热情直至真正闪光,可能是所有青年文化要经历的宿命。虽然线上共创歌曲发展中的不足受到一定程度的批评和质疑,但在热爱迸发和交流互动中,创作感悟和创作技能也默默提升,甚至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Z世代作为独立音乐的主力军,很多人的入圈其实都是从参加线上共创歌曲开始。很多今天已经颇有名气的音乐人,最初的被同伴领进“圈”,参与形式只是唱或者写了某首歌其中的一小段、一句、或者只是非主体部分的和声。有的入“圈”活动可能未必直接与音乐相关,但第一次听到完整作品的兴奋感,多年后还会记忆犹新。

比如,词作“易者连消醉清酒”(圈名,以下简称“易者”,微博信息1997年生),她的出圈之作是2019-2020年 络热剧《陈情令》中魏无羡角色歌词《曲尽陈情》。

在此之前,她至少从2016年起就在多个音乐平台独立发行过几十首同人作品,其中不少是联词和大合唱。而当年参加联词的词作和歌手,在今天都有了数十万的粉丝,升级成为职业音乐人。

“易者连消醉清酒”2016-2017年的部分作品

《曲尽陈情》之后,易者又创作了不少商业和非商业的歌曲,最具代表性的是商业广播剧《君有疾否》的OST歌曲。

这部剧的主题曲和插曲配置堪称豪华,两季正式剧集目前一共放出20集,主题曲和插曲一共15首(第一季主题曲7首,第二季插曲8首),其中不乏精品。易者把剧情带给她的灵感都大方地呈现了出来,对音乐爱好者来说,这是场听觉盛餐…有粉丝打趣,“易者做剧,索性把同人歌也一口气做完了。”

广播剧《君有疾否》两季OST音乐,易者连消醉清酒制作

从作品本身来看,他们的作品多贴近时下年轻人的兴趣和品味,而随着音乐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共同创作的工种也不断增加。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