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 络媒体以评论提升舆论引导力的策略研究

引 言

作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评论历来是引导舆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之一。站在中国特色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设一流新型媒体,必须把评论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新高地,增强引导力。主流 络媒体更应主动承担媒体责任,以评论为抓手,积极引领主流舆论和 会思潮。

有学者定义新闻评论,称其是“就当天或最近 道的新闻,或者虽未见诸 端但确有新闻意义的事实,所发表的具有政治倾向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评论文章。”①这个定义表明,新闻评论的内容是服务于事实基础的,与政治环境相关,又要更好地服务于当前政治环境。以“新闻评论舆论引导”为关键词,在知 对我国近10年来的文献进行搜索,筛选出其中出现频次为20以上的关键词。其中,新媒体时代、新闻 道、意见领袖、 会舆论和电视新闻评论5个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是研究的热门领域。

1、对“观点频道”的认知与样本选取

当下,在通过 络获取新闻时,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约65%的人通过手机应用软件(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获取新闻。②另外,今日头条作为当下新闻分发体量最大的自媒体,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今日头条搜索页的抓取,获得397条数据,分别包括《人民 评》《人民三评》《人民财评》《人民快评》《快人快语》各栏目新闻评论100篇、66篇、133篇、59篇、39篇。

研究方法是揭示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影响研究结论。笔者通过编程软件抓取频道下属5个栏目2019年全年新闻评论内容数据,通过词频分析法,就其选材、语言表达及 络互动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高频词,观察其情感偏向。词频分析主要用于统计 络文本材料中词语的出现次数,发现隐藏在文本内容中的核心信息,并借助语义 络分析等手段研究对象词汇描述中的规律性,针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客观性及舆论发布的时机,选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其内在规律。

结果分析

1、新闻评论的选材分析

受众对“观点频道”所属栏目的认同与取向。“观点频道”矩阵的新闻评论多来自《人民 评》栏目,占比达64%,代表的是最权威声音;其次来自《人民财评》栏目,占比达14%;占比最低的是《人民三评》栏目,因为其内容时间跨度较大,评论水平要求较高,占比仅5%。

新闻评论主题内容关联议程设置。通过对“观点频道”和今日头条主题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主题内容占比相差不大,即政经、国际占比最大,分别为60%和68%;其次是 会民生、文化娱乐和教育科技。这说明,“观点频道”对主题内容的议程设置达到了人民 作为主流 络媒体应有的预期效果。

新闻评论的内容词频分析。词频分析可重点关注两个层面问题:一是“观点频道”矩阵整体内容引导的偏向,因为重复的次数越高,越能传播某种情感并强化受众对该观点的认同;二是关注矩阵不同栏目高频词,分析不同栏目之间的新闻评论内容是否出现同质化倾向。

词频分析主要对排序前50的高频词进行统计。首先对从“观点频道”矩阵获取的514条新闻评论进行词频统计,剔除无实质性意义的词,如“成为”“可以”“才能”“可能”等,再分别对5个栏目进行词频统计,选取排名前50的高频词进行比较。

从前50个高频词来看,“观点频道”各板块的高频词与总体的高频词基本一致,排名前十的高频词,在其下属的5个栏目均有涉及;《人民 评》栏目与总体的高频词相似度较高,说明“观点频道”整体内容引导的偏向主要是由《人民 评》完成的;从抽取的排名前十高频词来看,《人民 评》与《人民快评》两个栏目的内容存在高相似度,比如两者都存在“中国”“国家”“ 会”“问题”“发展”等关键词,一定程度上说明“观点频道”对主流价值的坚守。

分析语义 络可以发现,通过高频词的提取虽能反映事物的主要特征,但只属于认知层面的分析,不能反映词语之间的联系。而通过语义 络分析,可将各个高频词之间通过 会 络分析工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频词关系 ,进而推测话语文本主要表达的深层逻辑及关注热点。

笔者首先对“观点频道”矩阵新闻评论内容提取高频词,在剔除无意义词语之后对其进行特征分析,最终生成“观点频道”矩阵新闻评论内容特征的语义 络图。

图中重要节点周围形成了一层或多层子群。词语距中心节点(核心节点)距离越近,与中心节点词语的联系就越紧密。线条的疏密代表共现频率的高低,线条越密,表明共现次数越多;高频词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聚类,依据 络关系聚类,关系更紧密的分成同一类别;词的字体越大,表示其被关联次数越多,反之被关联次数越低。

2、语言表达分析

语言风格分析。人民 “观点频道”一直以来都在尝试不同的话语体系,用 言 语拉近同 友距离,用思想的高度、深度和力度进行引导。

表达方式上,有辛辣的抨击也有温暖人心的告白。比如,《人民 评》栏目对“操场埋尸案”的新闻评论,指出不仅要“抓老虎”“打苍蝇”,“苍蝇”的“保护伞”也要连根拔除;栏目另一篇文章《啥是佩奇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抱亲情》,则一改辛辣文风,呼吁亲情回归,在春节之际刊登,符合受众回家团圆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上,根据高频词的统计,“必须”“坚持”“要求”等词频数较高,均为4000次以上,说明文章多采用论述性手法;“提出”一词频数在2000条以上,说明新闻评论引用他人话语次数较多;从6篇批驳“恐美崇美”心态的系列评论可以看出,人民 在尝试用比喻、类比等手法将许多原本晦涩的问题,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给 民。

3、 络互动分析

《人民 评》与《人民快评》的评论议题有较大相似性,因此可以将原先《人民快评》的内容合并到《人民 评》,提高《人民 评》内容的多样性。另外,受众在不同的渠道喜爱评论的主题内容大致相同。在评论数最高的10篇新闻评论中,受众喜爱评论的主题内容多是政治经济主题内容,一小部分是 会生活主题内容,少有教育科技及文化娱乐方面的内容(表1)。

但两者不同的是,在今日头条评论数排名前十的新闻评论中,文化娱乐主题的文章仅有一篇,但其评论数最高,达到20459条,远超排名第二的1589条,说明在今日头条为代表的互动性较强的平台上,受众对于轻松的主题内容讨论度较高,可以增加“观点频道”教育科技、文化娱乐栏目的内容,增加与受众的互动。同样是置于前十位的新闻评论,参与互动的数量也反映出不同平台的互动性,这正是互联 媒体传播的特征之一(表2)。

舆论引导分析。舆论热点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与受众心理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在从众心理驱使下,受众对关注度高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参与性,而当一种声音占据主流时,舆论便可能出现“一边倒”现象。这要求主流媒体必须熟练运用舆论引导方式和策略,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25日,人民日 法人微博就此发布信息,“区块链”关键词成为微博、今日头条实时热搜,今日头条的热搜词为“马云谈区块链”,微博的热搜词为“区块链概念股上演涨停潮”“区块链到底是啥”等,可见当时 民对“区块链”这一概念还不甚了解,存在跟风现象。《人民 评》栏目于28日、29日、30日连续3天发布解析区块链的新闻评论,分别从对“区块链”的法律管制、技术的应用、技术的红利等3个角度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思。

热播剧《庆余年》50元超前点播于2019年12月12日出现在微博热搜首位,人民日 法人微博14日在其《人民锐评》栏目谴责视频 站吃相难看,17日腾讯视频对此予以回应并承诺整改,19日《人民财评》栏目发表新闻评论《人民财评:视频 站探索付费模式创新,先得学会尊重规则》,呼吁视频平台尊重用户和规则。

在上述案例中,相较于人民日 法人微博,“观点频道”对热点议题的解析与回应较为迟缓。人民日 法人微博更倾向于在事件发展的次日对其予以回应,即在主流的声音出现之前引导舆论,而“观点频道”的定位是在事件已经被广泛讨论之后,就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将 民从情绪化的舆论场中拉向理性思考。

建议与对策

1、整体把握、优化结构

人民 的内容生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系统,“观点频道”可以视为其子系统。只有各子系统形成让整个系统功能达到最佳化的结构,系统才可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优化内部结构是系统的本质要求。由前文可知,《人民 评》和《人民快评》的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后来,《人民快评》由《人民视评》取代,目前呈现的《人民视评》既能区别于人民 其他新闻评论栏目的内容,也比电视媒体或其他视频 站的新闻评论形式更为活泼。

观察最新调整的“观点频道”下5个栏目,《人民 评》代表的是最权威观点,即按照评论内容的重要性划分;《人民三评》按照评论的次数划分;《人民财评》按照评论对象的性质划分;《人民视评》按照评论的形式来划分;《人民快评》按照评论的及时性划分。各主要栏目之间划分的标准没有清晰逻辑,建议按照同一划分标准并参考受众要求划分栏目,或在现有主要栏目下设置子栏目,如《人民财评》下可以设置《人民娱评》《人民体评》等,在《快人快语》下可以设《深度评析》等,还要从整体上考虑“观点频道”各栏目间的层次性、关联性以及鲜明的个性特征,使这一矩阵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阵地。

2、创新内容、引导舆论

我们正经历舆论生态、传播方式以及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正能量和主旋律是主流 络媒体引导舆论的根本要求,也是“观点频道”的媒体责任。一方面要根据舆论特征、热点趋势,既旗帜鲜明又创新评论内容、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把握受众心理,适时适度调整评论频次,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激活“沉默的螺旋”对舆论引导的控制机制。

3、固定栏目名称、形成品牌效应

《人民快评》栏目自2014年5月开设后,仅发布一篇评论就中止了,虽然于2019年5月27日重启,但到当年8月份又中止发表新闻评论。《人民财评》栏目自2019年4月开始设立,目前仍有新闻评论在发布。频繁地更改栏目名称不利于“观点频道”品牌辨识度的提升,也不利于用户形成对栏目的忠诚度,建议在合理设置之后,尝试长时间固定栏目以巩固“观点频道”的品牌形象。

4、提高技术水平、提升稳定性

笔者在“观点频道”搜索新闻时,经常出现页面文字为的出错提示,需关闭 页重新打开才能再次搜索。另外,在抓取评论数量时,其在新闻评论页面和在强国论坛的显示是不同的。最后,强国论坛常年系统维护,对数据挖掘造成了阻碍。“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代表党媒态度,是时代的强音,建议采取措施,以提高 站稳定性。

注释:

①范荣康:《新闻评论学》,人民日 出版 1985年5月,第17页。

②褚金勇、王陆锋:《阅读的转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新闻阅读研究》,《教育传媒研究》2019年第1期。

③俞心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传播的情感动因及伦理问题探究》,《新媒体研究》2018年第4期。

④郑华伟:《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的 络文本研究: 兼论国民幸福感的生成机制》,《旅游学刊》 2016年第31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