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二 ”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深海潜水器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一,课题由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负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制,为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AUV)。
“机器人就像在石林中穿行。”“潜龙二 ”软件负责人徐春晖说,“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环境复杂,面积30平方公里内地形起伏可达到上千米,‘潜龙二 ’需要‘翻山越岭’,作业难度极大。”
为此,“潜龙二 ”在设计上首次采用基于前视声纳的避碰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避碰障碍物能力。仅在一次下潜探测中,就触发了90次避碰,都有效规避了障碍,整个试验过程,没有发生触碰事故。
从去年12月16日出发,到今年3月4日完成潜器验收试验和试验性应用。“潜龙二 ”共完成16次下潜,顺利通过了现场验收专家的验收,探测面积达218平方公里,单次下潜最长时间超过32小时,最大深度超过3200米。
大洋深处的海底常有高温热液活动,俗称“海底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就是这“黑烟囱”的重要产物,其中富含铜、锌、铅、金与银、钴、锰等金属元素。随着陆地金属矿床的日益枯竭,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刘健说,自主水下机器人对提升深远海洋资源开发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潜龙二 ”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试验性应用成功,填补了中国深海硫化物热液区自主探测技术装备的空白。(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