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新基建老基建,只要市场需要,就是好基建。”11月11日,在于深圳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第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对于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向谈到,基础设施建设既要适度超前,又要适应发展需要,要重视新基建的软件建设与应用。
侯云春认为,新基建要“重建更重用,重硬更重软”。他表示,当前,新基建中包括5G、工业互联 、大数据中心等方面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是相关软件建设,尤其是日后的广泛应用更重要。
侯云春表示,我国近年来当遇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对我国增长形成比较大压力的时候,多数时候都采取了扩内需、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应对方法。因此,经过过去几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应该说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搞得差不多了。
“比如海南岛,第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搞了一个环岛高速公路,第二轮基础设施建设搞一个环岛高铁,总不能再修一个环岛地铁吧,除非旅游的人坐着车环岛转一圈之外,谁也不会从三亚到海口绕着转。”侯云春举例称,在新基建投资过程中要本着“可以适度超前,但不能过分超前”的原则,新基建必须和经济发展现实需求紧密衔接。
他还表示,基建相关的错误改正起来非常困难,可以说是“我们犯不起的错误”。因此,在基建建设之初,就必须从设计到施工层层把关,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
同时,在新基建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一只是市场看不见的手,另一只是政府看得见的手,这两只手要紧密配合。”侯云春说。侯云春在论坛上生动地表示,新基建完成后不能“摆在那晒太阳、当盆景”,必须要培育发展市场和用户,比“建起来”更重要的是“建起来之后怎么用”。
展望“十四五”时期,侯云春表示,新基建是引领我国经济逆势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我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0.7%,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在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中,消费今年前三季度明显下降;出口虽然增长了0.7%,但大部分是抗疫物资的出口拉动,而非我国内部经济恢复的力量。因此,从三大需求来看,投资对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比较大。
侯云春表示,在我国今年以及未来“十四五”期间的投资中,新基建的投资将占相当大的比重。新基建投资对于我国缓解疫情冲击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都将有进一步发力作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