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共利益为底色,人脸识别技术请慢些走

据近日央视 道,当前, 络上存在着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漏洞牟利的灰色产业。一套人脸和身份证照片打包价2.5元,还有人在线传授照片刷脸技巧,经过操作,可以骗过部分手机App的活体认证环节,相关人脸认证涉及58同城、陌陌、世纪佳缘等多个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比如身份验证、扫脸支付等。此外,在失踪搜救、安保、侦破、反恐等领域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如张学友的演唱会成了逃犯的梦魇、北大弑母案嫌犯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以及最新的劳荣枝案等,这其中都有人脸识别技术的功劳。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人脸识别目前在世界范围处于推广、普及阶段,是全球性的技术发展趋势。未来,应用场景会更广泛、层次更加深入,将深刻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有 告显示,2018年中国计算机视觉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为151.7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530亿元,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显然,人脸识别是一把双刃剑。充分利用好这一技术,创造出更多积极效应,是人们所期望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保证其不闯祸、不添乱,也非常值得关注。就此而言,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明确企业的从业资质与行为规范;制定更加完善的准入机制,最大程度地防范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核心一点,要平衡好创新与风险、技术进步与个人权益保护的关系。

从共享经济井喷时代的单车押金难退,到二维码面世初期的资金被盗,再到如今的人脸识别喜忧参半,很多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出我们的意料,而其中尤其让人担心的是,普通百姓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之付出一定代价。

发展新技术,当以公共利益为底色。人脸识别技术,请慢些走。

本 评论员 吴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8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