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都市时 评论员梁兼春运抢票是中国当下最大的刚需之一。
据交通部预测,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78亿人次,其中铁路交通发送旅客预计达到3.56亿人次,同比增长9.7%。有票的 络渠道只有12306。而抢票就相当于千万人堵在一个路口,尤其今年春运车票互联 预售期缩短至30天,更加使得 络抢票的通道异常拥堵。
单纯的人工售票已无法满足回家人的需求,于是,手机里的各种抢票软件成了很多人归家的唯一希望。
有人认为,如今春运一票难求的原因是各种抢票软件违背了公平买票的逻辑。这显然本末倒置,抢票软件没有理由为一票难求的现实背黑锅。
实际上,抢票软件缩减了在12306上的手动程序,以机器替代了人工,并成功利用优化的软件算法加快查询和下单速度。因此,借助刚需渴望,抢票软件变成了一个很有前途的生意。方法是按次数收费,并且根据抢票概率提供不同价格的抢票服务。
与成功抢到票相比,采取什么手段获得车票,很多人根本不在意,即使为此付出更多钞票,也比回不了家好。而且对很多使用抢票软件的人来说,目前加价的价格远比当年黄牛的票价要低。
但是, 会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这些抢票软件是否已经违法、违规。
从抢票软件的软件设置本身来说,并不会对铁道系统 站构成破坏,即使对服务器造成一定压力,也不足以构成入侵计算机系统等罪名。只有利用抢票软件和虚假证件 码,进行大量购票、退票、加价售票等活动,才算是倒卖车票的违法行为。
目前,抢票软件看上去都有了有偿或加价抢票的设定,那么是否已经成为黄牛了呢?
事实上,抢票软件成功地打了擦边球。判断是否违法的关键是,抢票软件是代售还是代购。如果是替火车站代售,当然不能随意加价,否则就是黄牛。然而,现在抢票软件的模式更像是委托代购的关系,如同雇佣人去医院排队挂 一样。
那么,可以明确地说,现有的法律并没有对这种模棱两可的关系做出明确的界定。因而抢票软件如何大行其道,都不在法律保护与控制范围之内。
这使得当下对于抢票软件的态度,更像是合理的市场行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专家或学者的更多观点是,如果抢票软件强制勾选了保险、抢票套餐等行为,才是损害消费者消费自主权、公平交易权的违法行为。
但是,面对加价抢票越来越频繁的现实,抢票软件的合法性问题,不能再模糊下去。
从抢票软件的横空出世,舆论嘲笑铁路系统软件不好用开始,至今已经运行数年。数年来,抢票软件由少积多,由免费、平价到如今的全面有偿加价抢票,显示出了春运一票难求的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如果官方系统不会长期性拥堵或使用困难,也不会出现抢票市场。
然而我们依旧看不到抢票风潮的荒谬性什么时候才会终结。
在春运 络抢票已经成为无奈的现实时,各方总不能完全不作为。起码法律、法规需对相关软件做出明确规范,相关机构也需对其价格设计等行为的科学性做出明确的厘清。如此才能让各方的交易省去风险,消费更为透明,抢票过程更具合法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