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 客户端北京12月25日电(冷昊阳)25日,中国 科院主办的2019年《 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 会形势 告会在北京举行。 告显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过 络暴力辱骂,而“当作没看见,不理会”则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暴力辱骂信息的方式,占比达60.17%。
资料图:学生在使用手机。(图文无关)姜雨薇 摄
这份 告的全称为《 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 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由中国 会科学院 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员撰写,分析了2018年中国经济 会发展的形势。
在青少年 络使用方面, 告称,调查表明,青少年在上 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8.89%。其中,暴力辱骂以“ 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汇”居多,分别为74.71%和77.01%;其次为“恶意图片或者动态图”(53.87%)和“语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吓”(45.49%)。
青少年在什么场景遭遇暴力辱骂信息? 告提出,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最主要场景是 交软件,为68.48%;其次是 络 区,比例为55.30%;而在短视频和新闻及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0.66%和30.16%。
此外,青少年在微博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25.36%,在直播平台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为19.91%。
此外, 告显示,青少年遭遇 络暴力与是否与父母共同居住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与父母共同居住的青少年遭遇 络暴力的比例为28.3%,比没有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共同居住的青少年低12个百分点。
同时,调查还发现,没有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居住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也更容易受到欺凌。也有老师反映,没有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居住的青少年本身自控能力比较弱,不仅容易受到 络暴力,也容易对别人实施 络暴力。
而在应对方式上, 告称,“当作没看见,不理会”是青少年最常用的应对暴力辱骂信息的方式,60.17%的青少年选此项;其次是“ 络投诉或者举 ”,占比为49.36%;而选择告诉父母、老师、兄弟姐妹以及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比例分别为9.96%、3.87%、4.87%和2.22%,均不足一成。
此外,调查还发现,表示自己遇到过针对自己的骚扰、暗示或者陌生人约见面情况的青少年占11.07%。其主要场景同遭遇诈骗和暴力辱骂信息一致,依然是 交软件和 络 区,前者占比为79.81%,后者占45.61%;其他场景如短视频、直播、微博、新闻及留言的比例只在15%左右,其中短视频场景下的骚扰或陌生人约见面的比例相对较高,为20.56%。(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