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北京11月11日电题:智能化时代 “无G”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不会使用健康码、不会使用自助挂 机、不知道怎样扫码点餐……数字化快速融入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传统生活方式带来冲击,尤其是不少老年人正面临跨越“数字鸿沟”的难题。专家认为,既要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 会,也要为“无G”老人提供服务和便利。
初冬时节,在吉林长春一家三甲医院门口,数十人排着长队等候进入。保安提醒大家出示健康码,一位老人出示在 区开具的健康证明后进入医院。“知道出示健康码才能进,因为我不会用,只好去 区开了健康证明。”她说。
“有的老年人只有老年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乘车出行实在不方便”——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的这条留言,道出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
今年初,60岁的程女士从江西农村到杭州和儿子一起生活,经历了一场“融入城市与智能手机应用”的艰难之旅。她用的是只能接收2G信 的老款手机,由于无法出示健康码不能去超市、公园等,一开始只能在家“宅”了大半个月。儿子给买了智能手机后,她也不会操作:软件不知道如何使用,有时划一下页面就不见了,来电话一着急就按了挂断。去超市时,她总是很紧张,还时常找不到健康码。
77岁的杭州老人曹靖声可以熟练使用微信语音、手机拍照、出示健康码等功能,但 络购物时还是担心,“ 络购物涉及退款、验证等相对复杂的操作,不仅麻烦,也担心误操作后受骗。”
2018年发布的《我国中老年人互联 生活研究 告》中称,46.3%的中老年人从未用过手机支付,而在互联 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中老年人比例高达67.3%。一些受访老人说,家人提醒不要随意点开链接,但有时别人会发一些文章链接,也拿不准是否该点开。甚至有老人表示“手机没有带来便捷,带来的是麻烦”。
“数字化应用发展快、变化多。受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等影响,使用智能手机不熟练的老年人成为庞大而无奈的‘边缘群体’。”中国 会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 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认为,填平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需要政府、 会、企业甚至家庭成员共同帮助。
在武汉老年大学,“智能手机操作”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从智能手机的基础操作到微信、支付宝等软件使用,老师手把手教学,几乎场场爆满。杨建华建议,相关企业在开发推出平台软件时,也应考虑到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尽量聚焦他们使用场景中的难点、痛点,开发“简易”版本,让老年人尽快上手。
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 会学系教授卜长莉认为,子女家属应多一些耐心,教会老人使用数码产品。这样老人不仅学得快,还能体会到晚辈关怀。 区和志愿者也应加入科技助老行动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