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爸妈不被骗,这届子女操碎了心:派外孙当谈判专家,开车送去参加活动,警察女婿来助阵

6月15日,杭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联合都市快 ·橙柿互动共同推出“反诈线索征集令”活动,在线征集 友各种防骗经验智慧,以及遇到的与诈骗相关问题线索,活动正火爆开展中,你有机会成为一名“民间反诈达人”,还有大奖可以拿!

这几天,橙友们在“全民反诈”话题踊跃发言,活动非常火爆。

从读者留言中,我们发现,老人被忽悠的情况也不少。

果然,我们的爸妈现在成了我们做子女的要看牢的重点人群了。

那么,老人们最容易被骗的点到底在哪里,我们来看看。

反映最多问题:免费领小礼品

读者反映最多的是,自家老人经常遇到“免费领小礼品”的“好事”

之前,经常听说有老人起一个大早,早上五六点就去排队领礼品了,在这件事上,老人要做到不动心,真的很难。 

读者@飞天婵,姓王,她为妈妈总是对此动心,伤透了脑筋。“我真是太难了!”

王女士的妈妈姓徐,今年79岁了,退休前,是位大学老师。

4年前,2018年,老人在路上收到一份小传单,说是去参加一个健康宣讲会,就可以送鸡蛋。

第二天,老人就赶去开会的宾馆,领了免费鸡蛋。

王女士下班到妈妈家,看家里多了几盒写着“番茄红素”的药品,老人还很高兴地跟女儿炫耀:“这些是我今天开会的时候买的,还送了免费鸡蛋嘞。他们说番茄是好的,这个番茄红素是从番茄里面提取出来的精华,很有营养的,包治百病。”

一听“包治百病”,王女士就明白了,马上通过小传单上的电话联系到相关工作人员,要求退款退货。

在王女士再三要求下,对方最后退了两千多元。

王女士说,妈妈手机里经常弹出不少广告,因为广告右上角的“×”太小,老人不小心点到了,稀里糊涂地下了很多流氓软件。

“都是些弹窗广告”,什么“一元钱买手机”“一分钱买电视机”,老人看得心动不已,但因为操作比较复杂,会打电话给女儿让她帮忙。

起先,王女士听到妈妈兴奋的语气,还好声好气地劝;后来,王女士知道劝了没用,没好气地说:“你以后看到这种一块钱买东西的事情问都不要来问我,这都是骗子,和你说还不相信。”

王女士和妈妈家住得很近,走路5分钟,王女士下班后就会去妈妈家看看,虽然嘴上这样说,王女士总归不放心,每天都会帮老人删掉手机里的流氓软件和垃圾短信,防止她上当受骗

读者@151****6365,姓项,她也有和王女士一样的烦恼。

项女士的妈妈也姓徐,今年61岁。

项女士说,妈妈是家庭主妇,虽然没出去工作过,但妈妈年轻时是大家公认的聪明姑娘,脑袋转得快。

2019年底,徐大妈得了小中风,反应没以前那么快了。

和王女士妈妈一样,徐大妈也是经常会着“免费领”的道。

“一听说小区里有什么活动可以免费领小礼品,她都是蹭蹭地往前冲”,好在小区里的活动还都是正规的。

徐大妈手机还常常会收到短信:“恭喜您中奖了,点击链接可以免费领取小礼品”,她看到都会点进去,但这类“免费领”其实是点进去后要你填各种信息,或者下载什么钓鱼软件,好在徐大妈对智能手机掌握得没那么溜,“点着点着就不会了,只能退出了。”

徐大妈有两个女儿,每次她收到免费送的短信,都会很开心地和两个女儿分享,“我今天收到免费领小礼品的短信啊,你们帮我看看怎么领?”

姐妹俩的先生都是警察,看过后告诉丈母娘说这是诈骗,“点进去都是要骗钱的,以后不要再点进去了。”

“我怎么分得清啊,我知道链接不能乱点,但是有些链接说得和真的一样。”徐大妈有点不甘心。

在女儿们女婿们的“监督”下,尽管目前徐大妈还没有被骗子骗到,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我们还是要防着点,小心她被骗。”项女士说。

曲线救国:派儿子当谈判专家

对老人的固执,得有巧办法。

今年6月20日,王女士妈妈给女儿打来电话,说一个自称是大病保险中心的让她去领钱。

王女士很警觉,“保险中心怎么会无缘无故让你去领钱?”,她知道,自己磨破嘴皮也说不动老妈,只好派出初三毕业放假在家的儿子小徐去劝外婆。

“这个一看就是假的,哪里有保险公司主动给你打电话的,平时你找他找都找不到的,外婆你怎么连这个都相信。”听了外孙的话,老人才放下手机。

在家里,只有外孙的话,老人听得进去。

“人岁数大了就这样没办法的,我们的话她都不听的,我爸也管不住她。”王女士无奈地说。

让自己孩子来劝自己不听劝的爸妈,不失为一种曲线救国的好办法,大家可以试试看。

不过,王女士也说了,“我们做子女的还是要多关心他们。”

保健品:所有老人都会遇到、又最难过的一道关

从读者留言中发现,老年人最容易着的另一道是:保健品,几乎是所有老人都会遇到、又最难过的一道关之一。

一些保健品推销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地叫,又是洗脚又是捶背的,是真实发生的事,这是老人最挡不住的。

老人对保健品之迷信,脱口秀女演员、李雪琴这么吐槽过:难道宇宙的尽头是保健品?

读者“@开木每”,姓邢,她说,父母吃各种保健品已经二三十年了

邢女士的爸爸今年87岁,退休前是中学老师,妈妈84岁,退休前是公司财务。二十多年来,两位老人在保健品上花费了不少钱。“我妈妈是很节约的一个人,连洗菜的水都要留起来冲马桶,但买起那些保健品、医疗床、饮水机,好几万好几万的花都不心疼。

邢女士的父母住在丽水,一共有3个子女,邢女士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父母平时由姐姐照顾。邢女士和哥哥经常回老家看望,天天电话联系。

邢女士说,她爸爸妈妈参加的那些保健品活动,经常会办什么大型聚会,还要上台表演,老人们一起聚餐,还有什么免费健康讲座、专家免费义诊咨询,赠送免费的鸡蛋面条等等,“疫情前,还经常组织去免费旅游,去一些周边的地方。活动很多的。”

邢女士爸爸80大寿的生日那天,保健品公司员工带着一块长寿匾额、蛋糕和礼物来到邢大伯家里,给他戴上生日帽,唱生日歌,“气氛非常热闹,我爸妈都笑开了花。”

对父母这么热衷,现在,邢女士只好选择“躺平”。

她也不是没有过劝说。“你有时候说她,她要和你翻脸的,说你不想让他们长命百岁。”

“我劝不住,他们不听啊。他们有一个群的,天天听健康讲座,然后抢红包。我问我妈抢了多少钱,她说六分,我说我给你六百块,你不要再去了。她说,这又不是钱的问题,这么多人的群我能抢到红包,说明我反应快还蛮灵光的。

现在,邢女士还默默“支持”父母。

回老家的时候,她会开车送父母去参加保健品公司举办的活动,保健品公司的员工看到她也来了,也想发展她为会员……

不过,子女们的反复劝说还是有点作用,“我爸妈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买,减少了品类,只购买一些软化血管的保健品。”

老年人爱买保健品和捡垃圾,背后原因是一样的

有时,老人心里明白保健品和药比起来,是不管用的。

我妈说她知道这些保健品没啥用,但对人体也不会有害,她就是愿意享受被呵护被重视被陪伴的感觉。”邢女士说。

她还提到,“我们儿女的陪伴和他们同龄人之间的相处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热衷参加那些活动。”

老人迷信保健品背后,并不仅仅是相信保健品的功效。

2016年10月,嘉兴74岁老人管英东跟着保健品公司的人一起去千岛湖旅游,结果在中途摔了一跤,动了两次手术,最终还是不幸离开了。

4年里,她买保健品一共花了32万,最后老人在堆满保健品的家中去世,老人生前就经常参加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各种旅游活动。

比如成都75岁的退休小学老师谭大妈一边捡垃圾,一边买保健品,在她家里,还没拆封的保健品堆积如山,“人参”、“药酒”、“虫草片”等、净水器和保健器材也摞了一人多高。

平时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穿着干净的老人拎着收集垃圾的袋子蹒跚走过,在小区里也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在捡纸箱。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老人买保健品,捡垃圾,其实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是一种心理补偿。

“我们对他们也很好的,但是没有用,因为我们的生活节奏不同,很难做到像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一样关照他们。”邢女士分析,“像我爸妈这种经济条件还可以的,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还要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心态,往往如李雪琴所说的这么两种:“前者,身体有个风吹草动,就感觉自己得了绝症,后者身体都亮起红灯了,他还觉得,嚯,我身体还能亮灯,说明还有电!”

老人也是如此。

有前者心态的老人,可能不容易被忽悠,但缺失感依然存在:子女不在身边,身体的衰老,与 会、时代的距离感,没有很多爱好来寄托,等等,都会有渐渐不被需要的落寞感。

也因此,容易被诈骗团伙以“养老”的各种名义盯上。

“根源还在 会养老类型和机制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邢女士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