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前,我做过几年的工程师。工程师的生活很单纯,每天按照产品经理开出的spec(规格)写代码,我不是很常思考这些代码的商业应用,也不觉得这些商业思维和我有什么关系。
有天,我自认为写出了“很厉害”的代码,PM竟然觉得对产品帮助不大而不采用,我非常灰心,忍不住找主管抱怨。但我的主管点醒了我,他说,如果我有天能变成一个懂商业的工程师,那会很厉害。我将会可以从另个角度看我的工作,理解为什么我心中所谓“厉害”的程式,可能对公司没有太大意义。
创业后好几年,我还是持续在写代码,50%的我是个工程师,50%的我是个努力培养商业思维的创业者。我越来越懂得主管的话,如果我能常用工程的角度来看商业,也常用商业的角度来看待工程,对于我两个不同的角色都是很大的加分。而且,这种人市场上蛮稀缺。
工程视角:跨出舒适圈,用商业角度看待产品
工程师常陷入一种工程思维,忽略了所有产品最终都是给使用者用的,这个使用者可能是个人,可能是企业。技术本身通常不是重点,它带来的商业影响力决定了一个产品的成败。
知道这个道理不难,但工程师常常沉浸在技术本身,误认为技术难度决定了产品的成败。那是工程师的舒适圈,跨出舒适圈是对工程师的挑战。
商业视角:让工程团队从早期参与产品
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很鼓励工程师加入产品早期设计的讨论。因为纯从商业的角度来设计产品,少了工程的视角,相当可惜。有些想法和启发,只有工程人员才有办法提出来。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想设计一个新的商品推荐机制,这个机制需要蛮大的人力投入,但在加入了工程师的讨论后,发现它可以用一些开源码,很快修改后,1、2天就实做出来。一个超级大专案忽然变成了一个立即就可以实现的功能,工程师的参与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价值。
2个方法,工程师养出商业思维
1.大量阅读
一般工程师没受过太多商管训练,但商管思维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工程师往往对于技术的本质充满好奇心,只要把这个好奇心延伸到产品和它的商业应用上,就是培养商业思维的开始。大量的阅读,有助于得到启发,和增加自己商业的视野。
学习财务 表,了解一个公司怎么从客观的数字衡量成败,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会看财 的工程师不多,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你就比别人有更多的优势。
2.从使用者和公司的视角看事情
在会议中多参与讨论,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待产品,是培养商业思维的第一步。产品是做给使用者的,工程师必须放下本位主义,从使用者的角度评论产品好坏。
从公司的角度,而非单纯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参与开发的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一般企业决策者看待一个产品,是从产品的销售、成本、推广难易度,来检视产品的成功与否,而技术的难易通常只反应在它的成本及产品是否形成竞争壁垒。如果你能让思考方式更接近决策者,用更广的角度看待产品,会是很不错的思维。
成为一个有商业思维的工程师,是对工程师的大大加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