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观察与建议|郭位:清华要达成2050目标,必须注意加强硬件、软件、心件

郭位院士在清华园

郭位,1951年出生于台北,1972年取得新竹清华大学核子工程学士学位,1980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取得工业工程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大学杰出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前言

我1972年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那年北京清华没有毕业生,对北京清华来说,我那班同学算是远亲,也算是清华的孤品。

清华大学继承了良好的传统并延续了卓越历史声誉的学术领导。定位为综合性大学的清华,今天在邱校长带领下,拟订了2020年世界一流大学,2030年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我认为,2050年清华可以达成世界前十名大学的目标。欲达到这个目标,有三个要件必须注意加强:硬件、软件、心件。也就是说除了有形的硬、软件之外,更多的则是专业的学术心态、学术伦理。排名是全面性的,包括有形的指标以及无形的印象,重视研究推广、 会影响,当然还有人才培养、贡献世界等要素。

教学研究及推广服务

清华历来重视本科教育,其影响深远有目共睹。邱校长十分投入,重视人文学科,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学科的融合,可以称得上是“本科校长”。我旁听工程物理系“核辐射物理与探测学”的课堂上,感受到杨教授巧用apps鼓励学生双向、甚至多向交流,算是教学上的创新,效果十分良好。我被告知,清华教师采用apps的比例很高,这又代表高质量的清华教师重视本科教育。

郭位院士与同学互动

观察与建议

即使大学最近降低本科生毕业应修学分,但是降低后的170个学分,其要求仍然太高。学科内容应该随时检讨,并非愈多愈好。此外,重学术,具弹性,带有研究、探索的学习其实才更重要;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格物、致知尤其值得重视。清华学生资质顶尖,一点易通,求知欲强,大学应该可以少授依靠课堂传授的学分、多提供思考的研发空间,让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大一些,唯有教研合一,如此更能擦出火花。

严格来说,清华的硬体设备、空间建筑应该十分充足,但是访谈中仍然听到有资源不足的声音。我不清楚细节,不能置喙。不过类似的问题,全世界的大学都有。学校再加强沟通,现有空间设备的使用率也可以定期审计考核,并且设立考核标尺,各单位依表现,优劣资源、空间设备有增有减,而非只增不减,如此当可解除一些顾虑。有些学院学系感觉师资不足,学校也可设法沟通整合。

清华传统的导师制实施良好。通识教育有通识教育的益处,专业教育有专业教育的专长,二者如何选择、结合,不应人云亦云。应该因循各校之特色,探索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我访问美术学院。王教授请我及学院领导喝陈年普洱茶,我注意到王教授的煮泡茶跟着既定的流程走,绝不乱套,他笑着同意我的观察。看来“艺术家讲流程,科学家重美学。”其理至明。天地有大道,“清芬挺秀,华夏増辉”,身有微恙, 告或有不情,祝福清华。

—————————————

清华招办官方微信 :tsingerhua

随时随地,清小华将一如既往为大家提供最新鲜的招生资讯。我在清华等你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