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推口语写作智能平台 新东方人工智能再落子

“这些钱就像打了水漂一样,我只是感觉上 查数据速度快了一点。”在8月18日举行的2017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表示自己后悔将15亿元人民币投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

而就在一周前,新东方与科大讯飞发布了自去年底合作以来的第一个智能学习产品RealSkill,实现雅思、托福考生口语与写作的智能评分与批改。

俞敏洪在产品发布会上表示,新东方在科技方面处于初始阶段,与科大讯飞的合作是新东方在科技与教育结合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两者结合的核心意义在于提升教育领域效率、给予学生们更优质更高效的辅助,帮助他们成长。

布局人工智能

2016年12月,科大讯飞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签署协议,共同投资成立东方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讯飞”),利用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与新东方的教育资源,探索与拓展相关教育产品的合作与研发推广。

近一年后,东方讯飞发布旗下首个智能学习产品RealSkill,雅思、托福考生通过线上学习可构建包含“智能评分、逐句精批、行为分析、范文精讲、学习记录”五大环节的学习闭环,实现口语与写作的智能评分与批改。

口语演练方面,学生可以使用APP端提供的题目预览、口语演练、智能测评三个功能进行模拟演练,提前熟悉考试流程、适应答题节奏。写作批改上,学生可以通过 页、APP等多种终端进行作文写作,或按照传统方式写在纸上,再拍照上传系统,获得即时反馈。

对于与科大讯飞的合作,俞敏洪指出,智能学习的核心推动力就是数据的采集,数据的精准性决定了产品的智能化程度。科大讯飞在机器智能化研究,尤其是语音识别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新东方多年来汇集了大量的学生真实数据。

除了与科大讯飞的合作,新东方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上,2015年完成对K12教育信息化领域企业—清睿教育(834987.OC)的B轮融资,今年再对其定向增发,其主要产品“口语100 络学习空间”为中小学英语学科的口语提供了听说教练辅导;在幼儿教育领域,完成了对嘿哈科技的pre-A轮投资,嘿哈科技是运用体感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的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同时,完成了对提供机器人教育培训服务的乐博乐博机器人公司的独家C轮融资,这家公司将韩国最大的机器人学校ROBOROBO课程引入中国幼少儿启蒙教育阶段。

2016年,新东方完成对厦门神州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B+轮融资,一年多后又完成D轮融资,其主打产品掌通家园可以让家长随时通过手机查看孩子在幼儿园的实时情况。新东方还与爱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教育技术、教育产品、教育公益推动等方面合作,目前其智能决策系列产品主要提供志愿填 、招聘、求职等行业的辅助决策。

今年,新东方作为联投方之一完成对乂学教育的天使轮投资,乂学教育开发了自适应学习引擎,为K12智能个性化辅导提供自适应学习解决方案;旗下新东方在线也发布了主打智能个性化托福提分的“知心托福”,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点和掌握情况智能推送;另外,旗下酷学多纳儿童游戏设计专家,结合华硕AI技术,为智能机器人Zenbo Qrobot量身定制互动内容及形式,运用“探索式游戏学习法”。

抢占赛道

除了新东方,盛通股份、科大讯飞、立思辰、威创股份、 龙等教育类和涉足教育业务的上市公司也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同时,BAT等互联 巨头也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战略领域,推出智能教育平台,与学校或教育企业合作。

王昕分析,当前布局教育+人工智能的企业可以分为:分享知识内容,比如慕课、沪江 校等在线教育,主要通过在线课堂的模式将线下课堂变为线上课堂,以及拍题解答类,如作业帮APP,将解答过程由教师变为机器;还有机器取代人工做测评打分,比如讯飞,广东省高考口语测试评分全部是机器完成。

比新东方目前市值更高的教育集团好未来也在不遗余力地在布局人工智能。8月18日,好未来发布文件决定,在集团总部工程研发中心下成立AI Lab,研发AI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承接各事业部有关AI产品的需求和技术顾问咨询服务。

两个月后,好未来与清华大学达成合作,旗下AI Lab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好未来智能教育信息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共建智慧课堂。

此前5月初,基于表情识别技术研发的学习状态测评系统FaceThink,宣布获得好未来集团数千万Pre-A轮投资。该系统将对孩子上课时的表情进行实时采集,形成注意力曲线学习 告,从而帮助老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好未来称,该系统将率先引入学而思的双师课堂,再逐步扩展到学而思培优面授班。

好未来总裁白云峰在半个月前的演讲中认为AI离教育天然很近,因为AI在教育的场景中有更好的容错性,不像医疗和自动驾驶,在学习迭代的过程中是允许容错的;同时在采集数据的复杂程度上相比其他行业有很多天然的收敛性和可控性,教育场景中无论是声音、语言、文字,都有机会容纳在一个所谓的收敛模型中。

不过,教育结合人工智能还面临着技术和研究瓶颈,数据的采集和背后心理行为的分析仍是难点。

汪洪栋则认为,目前企业在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投入问题在于都在尝试阶段,缺乏行业性标杆,但前期的布局掌握资源数据后有助于今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