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可取消的选项,用户可通过此功能表达更多爱心,支持小额款项用于平台可持续运营。”一位360大病筹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此功能将有助于平台继续稳健运营,支持 络大病救助,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并且目前0服务费的承诺仍然有效。
近年, 络众筹互助平台发展迅猛,赛道火热,竞争激烈,并且各知名互联 大病筹款平台多数宣称不收取服务费。但对于企业来说,维持生存需要基本的运营成本。显然,目前运营模式下,企业想要实现收支平衡,需要背后保险等公司其他业务提供的支撑。
目前的盈利模式是否可持续?企业如何实现商业链条的建立?大病众筹业务收取服务费会否成为行业的下一步动向? 络众筹互助平台还需要继续探索回答这些问题。
带附加值的“爱心筹”
近日,有 友发现,在360大病筹平台支持大病患者的筹款项目时,出现了一个默认选中的选项,在原捐款额之外,再另捐赠一元或两元的助力金。根据界面显示,该功能的上线是为了“助力平台为患者提供极速到账、筹款顾问指导、全程1对1等服务”。
有部分爱心人士对这一功能表示不理解,黑猫投诉平台ID“7702724977” 友投诉称360此举有诱导消费的嫌疑,“我是给病人捐款的,不是给你们捐款的。”另一用户“kvqetajudbbnthm”认为平台存在诱导消费,“做好事在360大病筹上捐款,被360保险1元诱导消费。”两人都要求360大病筹退款和道歉。
“目前,0服务费的承诺依旧有效。”上述360工作人员指出,“‘2元助力’功能为可取消选项,并不是服务费。”他进一步表示,这一功能上线之前,除了提现费由筹款人自理,1对1顾问指导等其它费用由360大病筹平台承担。
此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筹款平台做到免费很好,但收费与否,得从多方面看:第一,许多国家的公益慈善组织筹款都收手续费,因为募款都有成本。“大款比例小,小款比例大”,10%-20%的收费比例是国际惯例。实际上国内也允许有一定行政费用,虽然会计制度没有规定具体比例,但要公开记账,接受审计。第二,慈善法施行两年了,慈善组织在有的县仍不易注册,打到企业账户实为无奈之举。如果善款进入企业账户,确实应收税。第三,如果互联 大病筹款平台要收费,应该提前明确告知平台使用者。
互联 众筹平台如何盈利?
事实上,360大病筹的平台历史并不长,只算是行业的“后来者”。
2020年底,360大病筹正式对外公布《一周年爱心 告》(下称“《 告》”), 告显示360大病筹创立1年以来,足迹覆盖全国33个省份,爱心参与指数实现月均增长37%。其中,广州、北京、重庆成为在平台中捐献爱心最多的三座城市;广东人献出的爱心最多,累计献爱心次数超过1500万次,人均单次捐款金额68元。
《 告》显示,超过50%的单笔捐助金额在10元以内,但”众人拾柴”的模式最大化发挥了1元、5元、10元这些”小钱”的救助力量,助推平台单个病患最高筹集医疗善款100万元,最快一分钟筹集3万元。
“ 络互助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 会价值。 络互助降低了健康保障的准入门槛,填补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无法覆盖到的空白地带,逐渐成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 络互助也需要监管引导、行业倡导、平台约束等各方努力,才能规范长远发展。”上述工作人员指出。
对于患者来说,不收取手续费、服务费的 络互助解决了疾病支付的燃眉之急。但对于互助平台来说,则仍需要酝酿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逻辑。
同一个平台下,公司通过大病互助和筹款引流,这一业务往往并不盈利乃至亏损;其背后的健康险销售平台则是真正的盈利点,成为公司商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
例如,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曾经在去年底接受21世纪经济 道采访时表示,过往4年多,水滴已经搭建了一套多层次的医疗支付平台,包含了水滴保险商城、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三大主要业务,通过事前保障(互助+保险)和事后救助(大病筹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医疗支付资金,为医保起到补充作用。
在去年底,水滴又上线了“好药付”创新药品支付平台。在上线4个月时,水滴好药付业务负责人郭南洋介绍,这一业务是水滴利用医疗大数据加入行业融合,打通“医—药—险”链条的核心能力之一。
前几年,互联 巨头纷纷抢滩 络互助。2011年,康爱公 建立, 络互助兴起。2014年迎来“众筹元年”,爱合投、大家投、云筹等多家众筹平台相继成立。继水滴互助和轻松互助后,2018年末蚂蚁集团推出“相互宝”,引发广泛关注、用户迅速增长至一亿人。2019年,灯火互助(百度)、美团互助、点滴互助(滴滴)、京东互保、宁互保(苏宁)、360互助等 络互助平台先后成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 络互助覆盖人数已达1.5亿。
但行业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络互助行业也乱象丛生。2020年9月,银保监会建议,把 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尽快研究准入标准,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
去年,仅成立300天的百度灯火互助宣布下线。今年1月,美团成立的美团互助已经宣布关停;小米旗下的小米互助也宣布退出 络互助的舞台。更多小规模的平台也已经销声匿迹。
“因为大病救助这个产品整个商业链条比较长,‘羊毛出在狗身上’,我们完全对用户不收取任何费用来服务用户,可能整个变现是在另一群人群中产生的,小的创业公司很难有完整的生态变现能力。”360大病筹创始人李明泽去年在接受媒体 道时表示,“保险又是强监管行业,一般小型公司很难拥有牌照能力。此外,大病救助这个业务市场上水滴、轻松筹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能力跟集团科技的积累,大数据的积累,很难再去冲进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很难再有新的涌入进来。”
360大病筹这类收取助力金、服务费的探索会成为众筹平台发展下一个方向吗?“360大病筹平台也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也在进一步探索中。之后会视情况考虑收取少量服务费来缓解资金压力。”被问及目前盈利模式是否可以持续以及之后会否考虑收取服务费时,上述360大病筹工作人员回答道。
在 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声起时,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在延长众筹 络互助平台的商业链条,或者至少做到最基础的收支平衡,仍然是各企业面临的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