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上午,不少 友表示同花顺APP出现异常。对此,同花顺官方微博回应称,“尊敬的客户,因 络线路出现异常,同花顺APP部分用户出现登录异常,目前已经恢复。如有个别用户仍存在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由此对用户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
如果确实是同花顺官方表态,是 络问题导致的,那么还真不用承担用户损失。
在同花顺的注册协议中,有个免责声明:同花顺对因证券交易所、卫星传输线路、电信部门及 络服务提供商等任何原因造成的信息传递异常情况所至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有义务积极协助交易所、电信部门、 络服务提供商使之恢复正常。用户应始终避免并消除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信息遗漏、错误、丢失、延迟、中断等可能给同花顺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使其免受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不得因本合同关系而以上述缘由向同花顺提出索赔。
同花顺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很难想象会出现 络中断这样的低级问题。这种级别的软件企业,一般都是双线路甚至多线路。
所以还有一种可能,不是 络故障,而是公司软硬件故障。如果是软硬件故障,就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了。但对于客户来讲,很难举证到底是哪里的故障。
即便是 络故障导致,如果同花顺不对用户做任何表示的话,这等于把客户推向竞争对手。
一、同花顺
10月26日晚间,同花顺发布2021年三季 。
数据显示,公司喜迎史上最佳业绩,甚至超越2015、2016年的大牛市。
这有两种可能,一是2021年成为新的大牛市;二是公司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了新的盈利点。
很显然,2021年不能算是大牛市,公司业绩飙升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出现了质的变化。
据公司三季 , 告期内,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31.3%,归母净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28.3%。
和上年同期相比,公司三部分业务巨幅增长,一是广告,二是增值电信业务,三是基金销售及其他交易手续费。
前两者主要是因为用户活跃度增加,带来的客户阅读广告和购买付费信息比较多,从而带动了销售额,而第三项是因为2020年成为90后们的“基金元年”,2021年成为基金大年。
年轻人纷纷涌入基金市场,而同花顺这样的互联 券商成为他们的首选。
从营收结构看,公司营收占比最高的,是广告和付费信息,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司更像是一家互联 媒体企业,而非券商。
星空君跟踪了同花顺很多年年,对公司的一项蜜汁操作难以理解,那就是对待钱的态度。
作为一家年销售额奔30亿的上市公司,账面现金高达65.8亿。详细拆解了公司的年 ,发现其中大约90%左右都存在银行里。
既没有买理财,也没有买信托,更没有投资干别的。
考虑到公司的资产总额才77亿,那么公司绝大多数资产,都是钱。
很想采访一下,躺在现金堆里,是什么感受。
当然了,利润表显示,公司的存款也并不简单。2021年前三季度利息收入高达1.3亿元,粗算下来,银行存款利率并不低,和买理财不相上下。
为什么会这么高?
原来,虽然账面余额没有理财,但公司并不是不理财。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其实很频繁的购买短期理财产品,同时年 中还显示,公司发生过银行结构性存款。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变相的理财,收益较高。
公司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20%,这么高比例的,整个A股也不是很多见。
和友商相比,几乎是碾压级别的。
同花顺的董事长易峥毕业于浙大电机工程系,是正宗的“IT男”思维,竭尽全力用最好的技术打造策略产品、然后卖产品。
从研发的项目来看,同花顺压根就没打算和友商在一个赛道玩下去。
如果哪天同花顺推出几款和股票八竿子打不着的爆款软件,我一点也不惊讶。
二、东方财富
说起同花顺,势必会联想到东方财富。
近年来,知识付费口 风生水起。然而,无论是 称走在知识付费前列的知乎,还是后续跟进的各媒体 站,并没有真正收割到知识付费的红利。
一般来说,财经类读者群的付费意愿相对更高一些,这也是同花顺从事收费业务以来的核心盈利点。由于同花顺的技术实力相对强悍,用户体验较好,客户通过同花顺的内容和策略获取了更多的收益,所以收费咨询的模式很稳定。
但是东方财富走了另外一条路。
培养民间KOL,免费吸引客户阅读资讯,然后向公司的证券产品导流。
东方财富的董事长其实(没错,这是个人名)是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是典型的“文科”思维,用免费的文字吸引用户,再让用户来东财开户。
在2017-2018年股市形势不佳的情况下,同花顺的营收不断下滑,东方财富借助自媒体的春风,通过“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 ”和“股吧”等 站和APP,增加了用户粘性,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使用东方财富的证券产品。
人都是有惰性的,习惯了长期混迹一个 站的时候,会尽可能的把相关的业务都在同一个 站办理完成,免费的东方财富,收获了远比收费的同花顺更多的营收和利润。
2015年,趁着牛市,公司收购了西藏同信证券并改名为东方财富证券,借道拿到了券商拍照,由此产生的商誉高达29.25亿。如今,证券业务带来的营收已经占公司的大半,这笔收购多花的钱还是超值的。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6.36亿元,同比增长62.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34亿元,同比增长83.48%。
其中,公司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8.83亿元,同比增长53.11%,主要受益于资本市场股基成交活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