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聚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地标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近年来,南京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方式,推进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新地标城市。

积极谋篇布局,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南京是国内较早布局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早在2020年4月,市政府就出台了《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并成立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中国信通院《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告(2020年)》显示,南京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优势数字产业集群式发展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软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电 等产业链强链补链,强化产业集群优势。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 )装备集群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约6700亿元,软件产业规模占全省50%以上。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前累计培育20个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 平台,构建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10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均居全省第一。2022年2月,市政府出台《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积极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南京获批全国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中国(南京)软件谷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南京规模设施农业物联 应用占比全省领先。城市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不断深化“一 通办”,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 统管”,实现17个类别的便民服务高频事项“全程 办”,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南京市 上政务服务能力在全国32个重点城市中连续多年名列第二。

创新发展数字产业,打造优势产业标杆。不断壮大软件、智能电 产业集群优势。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行动,建设示范性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集群。巩固新型电力(智能电 )装备集群引领性优势,推进特高压输电、大电 安全稳定控制、电 调度自动化、新能源并 等领域自主创新。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规模突破万亿元;智能电 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关键装备可国产化率达90%。持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能级。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扩大先进晶圆制造产能,发展车规级芯片、高速光通信芯片,突破晶圆级封装等技术。加快5G产业规模跃升,推动5G智能终端、基站规模量产。支持6G关键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量产主流尺寸超高清产品。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4500亿元。前瞻布局前沿数字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聚高地,构建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体系。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自主可控区块链底层平台,推动“区块链+行业应用”。前瞻布局前沿数字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未来 络、类脑智能、数字孪生、数字低碳、云原生、第三代半导体、量子信息、元宇宙等前沿科技。

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智慧城市样板。打造“一 通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数据共享实时性,实现更高水平“一 通办”。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城乡的“全天候”政务服务新模式。做强“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推进“免申即享”,提供一站式政策兑现服务。实施“宁满意”工程,实现“一件事”改革高频事项基本覆盖。开启“一 统管”城市治理新模式。加快推进“一 统管”,推动城市运行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实现治理过程和治理行为全量数字化。推动新一代政务云、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城市之眼”物联综合感知系统建设,构建汇集城市全景数据的数据中台。建设城市运行感知、分析研判、综合指挥调度、轻应用开发等城市运行功能中心。绘制数字 会智慧生活新图景。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市民的美好生活新需求。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 保、就业、城市管理等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示范,着力提升民生服务供给的普惠化、均等化、智能化水平。在商业、文娱、体育、出行、旅游等民生服务领域,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断丰富服务供给形式,满足市民消费升级需求。

营造数字发展环境,支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5G 络全覆盖,推进光纤 络扩容提速,高标准打造千兆城市。布局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边缘数据中心。打造“东数西算”重要节点城市,建设首个国家算力 综合调度试验场。完善工业互联 标识解析体系,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构建赋智赋能的数据市场体系。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汇聚和共享协同。建设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有序推动公共数据合规开放。加快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支持市大数据集团开展政务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加强重大数字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开展前瞻性研究,提升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建设国家级融合应用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人工智能、电力自动化等优势领域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创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引进培育多层次数字人才。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依托驻宁高校院所,引进一流的数字经济科技领军人才、顶尖创新团队。加强中间层数字经济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壮大数字经济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队伍。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软件学院、实训基地。打造雁阵型数字企业梯队。围绕数字产业重点领域,每年培育100家以上数字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备生态构建能力的平台型龙头企业。实施数字经济“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扶持数字经济类独角兽、瞪羚企业快速成长。加强龙头企业新拓展业务的招引,集聚企业细分业务总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