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垃圾分类“神器”干or湿小程序也犯晕

目前,北京一些小区也趁势推出智能垃圾桶,降低分类投放难度,并采用 络监管系统,分析和监控垃圾分类情况。

■神器1 垃圾分类小程序

测评:种类繁多,但识别准确率低,不同小程序对同一物品的识别结果有差异

此外,两款程序还出现对同一物品分类不同的情况。以防晒霜为例,支付宝某小程序将其归为有害垃圾,微信某小程序则识别为干垃圾/其他垃圾。北京市垃圾分类教师志愿讲师苏小晴介绍,丢弃的防晒霜与过期药品同类,按照北京的分类标准,应属于有害垃圾。

“这类新兴的垃圾分类科技手段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标,能科普垃圾分类,帮助市民降低记忆和分类难度,希望开发者能增加这类小程序或软件识别垃圾的范围,提高垃圾识别准确度,避免误导市民。”苏小晴说。

■神器2 垃圾处理器

测评:厨余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方便快速,但增加污水处理压力,未粉碎彻底的残渣可能堵塞下水道

在各大商家展示的图片中,垃圾处理器多数为圆筒形装置,接在厨房水池下方的管道上。一位商家介绍,设备能把餐厨垃圾打碎处理后直接排入下水道,不用再进行分类投放。商家还称,处理器能够磨碎剩饭剩菜等食物残渣,也可以研磨鸡骨和鱼骨等小型骨头。但植物纤维、大骨头等厨余垃圾,建议扔进垃圾桶,这类垃圾难以磨碎,容易对机器部件造成磨损。

垃圾处理器。

某电商平台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1日-7日,该平台全渠道垃圾处理器销量同比增长561.12%。北京、上海、杭州、无锡、西安五个城市,销量分别同比增长436%、435.17%、313.59%、927.93%和390.48%。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90后占比78.8%。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垃圾处理器虽然减少了厨余垃圾投放的时间和精力,但大量居民将垃圾打碎后排入下水道,会增加城市污水处理压力。厨余垃圾的油污、未粉碎彻底的残渣,也可能导致下水道堵塞。

■神器3 “人脸识别”垃圾桶

测评:距离半米垃圾桶就能“刷脸”开盖,自动称重积分,全程不用接触垃圾桶

为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北京不少小区推出了智能垃圾桶。

以西城区新风街一 院小区为例,西城区德胜街道出资,将该小区作为德胜街道首个试点,选取16个点位投放了29组“人脸识别”智能垃圾桶。完成注册的小区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垃圾桶自动“刷脸”识别身份,打开桶盖,并为垃圾称重积分。智能垃圾桶投放点多数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分类最细致的投放点设有纸类、塑料、金属、纺织品、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垃圾7个垃圾类别。

小区居民王女士提着一袋厨余垃圾来到投放点,距离垃圾桶半米左右,人脸识别系统已经识别出身份,自动打开桶盖。王女士将垃圾投入桶内,全程没有触碰垃圾桶。“以前需要自己手动打开桶盖再扔垃圾,现在只用投进去就行,方便干净。”王女士说。

投入厨余垃圾后,垃圾桶自动称重,根据重量转换成积分记入王女士的账户。据了解,居民积分累计达相应数额后,每周四可在小区兑换鸡蛋、纸巾、洗衣液等奖品。如果投放的是可回收垃圾,垃圾桶还会根据重量折合成现金,记入居民的小程序账户,满100元后可以提现。

今年4月,东城区崇外街道新怡家园试点引入了二代智能垃圾桶站,居民可通过扫描垃圾桶上的二维码,实现分类垃圾自主倾倒、称重和积分。6月小区内又新增了一个再生资源智能桶站。居民马大爷近日带着厨余垃圾来到智能垃圾桶前,他打开手机中的“分一分”App,扫描二维码后,垃圾桶屏幕上立即显示出了垃圾桶类型、是否已装满、桶内温度等信息。

马大爷按下厨余垃圾桶开关,将塑料袋中的垃圾倒入,随后把塑料袋单独扔到“其他垃圾”桶中。他操作的同时,智能垃圾桶已经完成了垃圾称重,并为马大爷积分。“智能垃圾桶很方便,一天24小时都可以来倒垃圾,还能积分,以前只能等指导员在班的时候才能积分,现在我自己就可以独立操作。”马大爷说,他已经积攒了1000多分,兑换过垃圾袋和抽纸。

崇外街道 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涛介绍,由于智能垃圾桶站投放成本高,一个桶站造价可达上万元。所以街道先选择了垃圾分类参与率约60%的新怡家园,作为智能垃圾桶的首个试点,如果效果理想,未来会选择街道其他 区进行投放。

相关新闻

多个小区上线“互联 +”监管系统

近期,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 院小区引入了“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用大数据分析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小区的绿色生活馆内,墙上挂有一块电子屏,电子屏显示,平台汇总的数据信息包括每天回收各类垃圾的动态、正确投放率、各类垃圾占比、每小时投放次数统计等,并通过图标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有了这个系统,我们对小区垃圾分类的情况有了更直观和准确地了解,能够及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绿色生活馆工作人员介绍道。

小区居民每月可以免费领取两卷垃圾袋,垃圾袋上印有二维码。工作人员介绍,后期清运垃圾时,如果发现有垃圾投错,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这袋垃圾是谁投放的,并通过小程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扣分,相应的垃圾投放数据也会录入监管系统。

据了解,新风街一 院小区日均产出垃圾5吨左右,其中厨余垃圾约1吨,可回收垃圾约400公斤。目前小区有2100多户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50%以上,已经完成注册的居民有1000多人。

崇外街道也建立了生活垃圾全过程监管系统,全程监管生活垃圾的投放、收集、运输等。

崇外街道的监管系统截图。

崇外街道新怡家园小区的垃圾桶上都装有一个小黑块,“这是垃圾桶的身份识别芯片”,李涛说,餐厨垃圾运输车可通过扫描芯片,将垃圾桶的数据实时上传到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各类垃圾产生主体每天厨余(餐厨)垃圾产生量。此外,厨余运输车辆上也加装了GPS定位系统,可实时监控垃圾运输车辆运输轨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