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油茶正成饮食文化新地标

广西新闻 -广西日 桂林讯 近期,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厅等5部门联合主办的2021年“广西有礼”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上,桂林市油茶美食协会 送的“桂林油茶”从3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3个金奖项目中的“乡村振兴、绿色农创”绿色专题组金奖。

当前,桂林正在努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油茶从久居深山的少数民族食品到遍布大街小巷的寻常饮食,正逐步成为继桂林米粉后又一新的饮食文化地标。

“现在城里人喜欢喝油茶,也为我们的茶叶带来了新销路。”灌阳县旭日生态种养专业合作 唐义旭说,高山茶叶因为适合用来打油茶,深受城市里油茶店的青睐,合作 的订单因此也络绎不绝。据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3.7万亩,采收面积2.6万亩,年产量6900多吨,主要以生产绿茶、红茶为主,占茶叶总产量的90%以上。

从茶叶的种植到加工,从门店经营到线上预包装产品,以及围绕打油茶所衍生出的文旅、康养、购物等产业,无形中正催生着一条油茶食品的产业链。

桂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桂林计划培育一批油茶食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生姜、糯米、芋头、艾叶等油茶食品配料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同时,通过科技奖补措施,激活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提升油茶食品生产工艺,使其更能适应互联 销售的需求。

相关 道:

延伸产业链、打造文化品牌、做强深加工——

桂林油茶产业路越走越宽广

2022年元旦假期,位于桂林市七星区穿山路的陶陶记灌阳油茶店里热闹非凡,大家围坐一起喝着油茶,品着点心,聊着家常,尽情享受着节日休闲时光。

打油茶,这一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正逐渐成为桂林人餐桌上的生活风尚。近年来,不管是当地政府还是民间,都致力于桂林油茶食品的产业化之路,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成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文旅转型的新动能。

富农增收 延伸产业链

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里市村努丹茶园,茶农在采摘茶叶。吴生斌 摄

据桂林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全市种植茶叶面积3.7万亩,年产量6900多吨。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种植面积1.7万多亩,产量超800吨,产值近2亿元;恭城瑶族自治县茶叶种植面积为6300多亩,产量725吨,产值1.16亿元。种植茶叶不仅助力桂林油茶食品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各地脱贫户就业,稳定收入。

同时,一些茶叶种植户与产业协会、连锁油茶店等建立直采渠道,让茶叶有了稳定的出路。如灌阳县大力扶持的油茶旗舰店大都通过灌阳当地的果蔬产业(电商)协会,向脱贫村的集体产业合作 直接采购茶叶。

此外,油茶食品产业也间接带动了相关农产品的销路。恭城莲花镇桑源村村民冯艳兰去年收获了1万多公斤生姜,年收入近8万元,大部分供应给了城里的油茶店。恭城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发展壮大油茶产业链条,该县在油茶系列原材料生姜、红薯、芋头规模种植方面出台激励措施,2020年共奖励80万元,其中生姜种植每亩奖励300元,这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户种植油茶食品相关农产品的积极性。

打造品牌 创建旗舰店

灌阳油茶旗舰店里,身着民族服饰的服务员展示打油茶文化。时荣林 摄

在南宁民主路官塘,一条约200米长的小巷里就有各式油茶店20来家,桂林油茶店已遍布大街小巷。

恭城打造集民族文化、风情展示、特色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度假、商业购物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油茶小镇。李茂香 摄

近年来,一些大型连锁油茶店纷纷崛起,将油茶、餐饮、非遗文化等结合起来运作,收到了较好的经营效益。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桂林的油茶餐饮行业却逆势增长,一些大型连锁油茶店年营业额达到3000多万元,一般稍具规模的油茶店单店营业额也在500万—1000万元不等。

桂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桂林市出台了《桂林油茶店建设与服务规范》和《桂林油茶》标准,对桂林油茶店共分为三个等级,即三星级(桂林油茶店)、四星级(桂林特色油茶店)、五星级(桂林示范油茶店),等级的划分以设备设施、原料管理、油茶与菜品质量、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硬软件进行评分确定。

为做大做强油茶门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产业促进政策。灌阳县出台《灌阳地方饮食文化之灌阳油茶灌阳十大碗扶持暂行办法》,对在全区各设区市开办灌阳油茶的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或个体经营户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目前,灌阳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市新培育了27家灌阳油茶旗舰店,分布在县外的灌阳油茶店已有200多家。

“一家灌阳油茶旗舰店一个月可直销1000公斤灌阳红薯粉,绿色果蔬经常供不应求,脱贫带富效果明显。”灌阳县政府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县将坚持适度规模有序发展原则,在地市级再鼓励扶持10—20家以“灌阳油茶”为主题的油茶体验店或旗舰店,同时政府为这些油茶连锁店牵线搭桥,搭建更多灌阳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供销渠道,努力推动灌阳油茶产业链与其他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发展。

转型电商 做强深加工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的油茶文化节中,百桌油茶宴成为活动亮点,吸引千人共品油茶。甘昭琛 摄

据了解,目前桂林市有9家较大规模的油茶食品预包装生产企业,主要从事油茶预包装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较为流行的产品形态有浓缩茶汤、茶粉和茶膏等,口味也不尽相同。而根据恭城、灌阳、龙胜等地喝油茶的习惯和口味不同,预包装的配料也各有差异。

“油茶食品深加工起步晚、基础弱。”作为这9家较大规模生产企业之一,余佳骏坦言,光靠民间企业自身力量发展,桂林的食品工业无论是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难有大的突破。他认为,随着电子商务发展,油茶预包装食品的需求势必会扩大,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必然不能满足需求。借鉴其他地区食品工业发展经验,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油茶食品产业园,通过政策优惠,吸引油茶食品相关企业进驻,规范油茶食品深加工的各个环节,做到真正的协同发展。

做大产业 需解放思想

里市村努丹茶园。 吴生斌 摄

桂林油茶作为桂林特色美食代表,能否通过合理的产业化道路,不断做强产业,提升饮食文化的变现能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油茶食品的产业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长期从事桂林特色美食产业化研究工作的桂林旅游学院谭兴勇教授认为,油茶食品产业要做大做强,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食品科技、民俗文化和商业运作的引领作用,提升整个油茶食品的产业质量。

谭兴勇认为,桂林油茶要想走出去,必然要进行口味的研究和改良,以适应当地人的味蕾。同时,倡导油茶食品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升生产工艺,使其在经过长距离运输或长时间储存后,依然风味不减。

“丰富油茶食品的文化内涵也十分重要。”谭兴勇建议,可以通过建立油茶博物馆、文化体验店的方式,增强食客的文旅体验感。他还认为,未来的油茶食品还是以门店为主要产业化方向,那么油茶食品的配套产业应该被重视,特别是适合规模和标准化生产的茶点,如船上糕、艾叶粑粑等,应该尽快制定产品标准,大力培育多条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规模化生产,为门店扩张提供支撑。

“任何产业的壮大,前期都离不开政府的孵化。”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贤成毅认为,借鉴沙县小吃的成功经验,可由地方政府主导成立产业发展集团,打造桂林油茶公共品牌,在标准制定、人才培训、商业模式的探索,以及品牌推广、文化挖掘等方面给予企业帮助,助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