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入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播平台、AI语音助手、麦克风、摄像头……线上教学,其实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是个新鲜事物,尤其对于年纪偏大的老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学习新的技术,改变原有的上课模式,同时还要克服身心上的困扰,开始时,与日常教学的强烈反差使年纪偏大老师们不太适应。不过,慢慢地,老师们逐渐由生疏变得熟练,也看到了线上教学的独到之处,感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育英学校三位教师的心路历程,看老师们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成长。
01 刘润生 育英学校教师 |
|
正式直播上课的第一天,本是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心情,被一声声亲切的“刘爷爷好”平复了下来。 |
这个学期是退休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本以为可以按部就班、平平稳稳地着陆,想不到抗疫期间的 课“直播”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又有了新的体验。
从学校开始组织试播测试起,我这个38年教龄的老教师就正式进入了忐忑不安的状态。自己的“忐忑”并不是因为教学形式改变而产生的担心, 课设备与软件应用并不是问题, 课授课的内容与方式也不影响意图的领会。之所以感到不安,主要是因为直播的对象除了任课班级的学生们,还有家长和同行,自己的教学形象会完全暴露在所有人面前,课上的每句话、每个表情都会在回放中留下记录,而且还不是一天两天,这种“直播”的心里压力可想而知。
没想到的是,首先帮助我解压的还是我的学生们。正式直播上课的第一天,我原本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心情,被一声声亲切的“刘爷爷好”平复了下来。上课前几分钟和学生们互动问好,成了我最喜欢的环节。
如何让屏幕上的老头儿看起来舒服点儿?如何让缺少自觉性的孩子们坐下来并且学进去?除了更加认真的备课,还得不断调整电脑摄像头的角度,这就需要通过认真看课堂回放确定自己最慈祥的表情以及最合适的着装…… 从正式直播 课到现在,我从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如今已经能够自信地走上家里的直播台了。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能在平台上连续记录自己的直播教学,从教38年来还是第一次,这也是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春天已经过去,夏花灿若黎明。期待不久的将来,我们相逢在美丽校园!
02 王晓燕 育英学校教师 |
|
在退休前还能当上“ 络主播”,这人生也够精彩。 |
越临近退休,在感情上越发的不舍与珍惜,同时也很想平稳地结束最后一个学期的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我们流放在斗室之中。我们与“家”朝夕相伴,持守着一方不被惊扰的小千世界,专注读书,倾心研课。
第一次上 课的情形记忆犹新,感觉自己准备得非常充分,早早就打开了电脑,期待着与同学们 上见面。心止不住地咚咚乱跳,奇怪,怎么还有点小紧张,老教师的沉着冷静都跑到爪哇国去了?20分钟的 课令我垂头丧气,觉得连预先设想的一半效果都没有达到,心情坏到不想吃饭。
不就是换了一种形式吗?没有学生在面前,连话都不会说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苦恼讲给学生听,在打字区连连出现“王老师,很好!”“王老师,你行的,我们都相信你!”“王老师,没问题!”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温暖了我。于是,我努力调整,在内心告诫自己:有谁在退休前还能当上“ 络主播”,这人生也够精彩。于是,每天的20分钟线上教学,真的一天一个样。有一天不小心点了回放,看到自己讲课时的满脸笑容,满面生花的表情,那么陶醉,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不仅学校要求,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内容把控在20分钟之内,不超时一分钟。以前课堂教学时偶尔会把控不好,这次把我多年的老毛病彻底改掉了,“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非常时期,我有非常大的进步,我为此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平稳的教学进行了四周后,还是出现了一次意外。为保证课件有充足的时间上传,我都会每天提前半小时进入 课教室。
那是一个周四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准备打开直播云,却发现电脑上的直播云消失了。我的脑子轰的一下就炸了,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儿子在电话里说:“我现在就是回去帮你弄好,也已经来不及了。妈妈你自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无奈放下电话,我满脑子的想法是:没有直播云,今天的课上不了,怎么办!
疫情当前,邻居们都回归了传统的交往方式,情急之下,我直接敲开了邻居家的门。芳邻一见我的神情,二话没说,一边安慰我,一边麻利地操作电脑。终于,在芳邻的倾力相助下,我又见到了那熟悉的按钮,传好课件时离上课仅剩三分钟。我沉沉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舒展开来,在一个老教师的心里,课比天还大!
同时,我也要满怀深情地给同备课组的老师们点赞。我们几位老师在“老大姐”庞老师的带领下,深研教材达到极致,在不讲新课又不超纲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前后有勾连、纵深有发展,让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在进步,我也找到了自己的进步成长点,就是把课堂上的一半时间完整地还给了学生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03 庞小林 育英学校教师 |
|
老师的直播间是一扇窗,从这里,家长看见的是诚意、理念、学校发展的高度。 |
第一次试播至今难忘,就好像年轻时初登讲台,交织着紧张与忐忑。那段时间晚上就没睡好觉,总怕电脑卡,总怕不会用,也担心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受到影响。为此,我提前两天时间在云直播熟悉流程,终于在儿子一遍遍、手把手的指导下,我可以运用自如了。
当时正值春节,我将内容定为《子鼠年说子鼠》,备课备到了半夜。为了在单位时间内取得好效果,我拿家里人练手,给爱人、儿子各讲了一遍,美其名曰“普及传统文化”。
伴着紧张和激动,试播顺利完成,我接到家长称赞的电话,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络直播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和家长都是评委,而且可以看回放。这时,你的课堂代表的是专业水准,代表的是敬业精神。老师的直播间是一扇窗,从这里,家长看见的是诚意、理念、学校发展的高度。
当“ 络主播”以来,家人也亲见了我作为一名老师的日常工作:教研组 络交流研讨,准备一个又一个班会,找资料、做ppt,下载各种视频、音乐、图片,面批作业,和家长、学生联系,每天上 疫情信息,每天召开腾讯会议……他们看到了我的工作状态,见证了一名教师在疫情中表现出来的使命与担当,也深深理解了老师的不易。
家长也同样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敬业。一次班会课后,我收到了家长的短信:“庞老师好,居家这么长时间,我一直被老师们感动着……从您的身上我看到了行胜于言的践行,您对孩子们的好已经点点滴滴渗透于行动中,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想说的是,做教育,需要情怀和功德心。只有用优质的教育教学,才能确保每个学生更好地成长,这是育英人的理念,更是育英人的情怀。
“
虽然您不是医疗战线上的逆行者
但您却是孩子和家长的依靠
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英雄
——选自《依靠》
”
这是家长笔下的一首小诗,也是这段特殊时光里,对老师们最温暖而特别的纪念 。感谢老师们的付出,也愿老师们身体健康,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投稿邮箱:hdjywx@126.com
优质 均衡 特色
海淀教育永恒的追求
微信 :hdjyxw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