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逛 店…… 你的 络足迹正在被追踪

近期,央视曝光了一些手机App通过植入插件,转移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及手机软件近50款。事实上,用户除了在使用手机App时可能会被监视外,使用电脑浏览 页也存在这一隐患。

在浏览购物 站、视频 站的时候,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购物 站上刷到的内容,大多是依据你的喜好推送的款式;浏览过某一类视频,下次再打开该视频 站,就会看到首页推送了相似内容。这背后其实是 络追踪器在发挥作用。

在今年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介绍了升级后的隐私 告功能,据称可以告诉用户访问 站上运行的是哪款 络追踪器,还可以生成 告,详细列出30天之内的、用户在浏览 页时触发过的 络追踪器,另外,还会显示出这些追踪器来自哪些 站。

追踪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络追踪是一种用于记住和识别过往 站访问痕迹的技术,通过解读用户在上 过程中留下的电子踪迹,就可以搜集用户的相应信息。

据专业人士介绍,最初的 络追踪器,是利用多 站共享的Cookie来分析用户行为并标识浏览器用户,进而实现 络追踪。

Cookie是 站发送的一个小数据片段,类似于“记忆存储卡”。“通过Cookie, 站可以记录用户在电商 站中放到购物车中的物品,或者记录用户的浏览行为,也可记录用户之前输入的姓名、地址、密码、信用卡 码等信息。”360浏览器技术负责人说。

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助理、 络系统信息安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西蒙博士指出,目前利用第三方Cookie可实现跨 站的用户追踪。例如,当用户浏览 页时, 站A会通过第三方 络追踪器接口收集用户上 行为,并生成一段Cookie保存在用户的电脑上。之后,若用户访问的 站B与 站A使用的是同一个 络追踪器,那么 站B就会从Cookie中读取用户标识,并掌握用户的上 历史行为信息,从而达到 络追踪的目的。

然而,利用Cookie读取用户信息虽然有效,但通常容易被发现和阻止。于是,在Cookie之后,出现了以浏览器指纹识别为代表的第二代 络追踪技术。浏览器指纹就像我们人的指纹一样,具有个体辨识度,主要通过收集特定时间段内用户浏览器以及操作系统、硬件方面的特征信息来区分不同的用户。指纹独立于Cookie起作用,相对Cookie来说更难被发现。

“为了解决同一台主机多浏览器指纹特征不同的问题,还有人提出了指纹追踪技术跨浏览器指纹识别方案,可以同时在多个浏览器上甄别出同一用户的信息并加以追踪。另外,还有人正在研究跨设备追踪以及利用日志追踪等技术,目的都是为了实现 络追踪。”刘西蒙说。

可优化服务和泄露信息的“双刃剑”

服务商设置这些 络追踪器目的何在?

“一些平台内嵌追踪器的目的是实现 站分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广告等。”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 络空间安全专业负责人辛阳教授说。

360浏览器技术负责人举例说,当用户在 上购物时,广告公司可以通过追踪浏览记录,实现对不同用户的标识和区分,随后在互联 上进行全面跟随。使得 站能够让商家获取到用户的个人喜好,实现广告的个性化投放。

同时,通过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与流量导入、消费行为等之间的转化,对 站进行优化设计,以吸引更多目标客户;通过识别用户和分析用户的历史数据,可以在用户访问 站时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优化用户访问体验。

当前, 络追踪的采集信息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用户曾访问过的 站信息、 购搜索记录、视频浏览记录、 交 站活动等,甚至可以获取到用户个人财务信息、健康状况、生活背景等私密信息。

络追踪技术的产生就像一把“双刃剑”。辛阳指出,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广告内容,避免受到大量无关广告的干扰。同时 络追踪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改善访问体验。例如购物 站会识别用户,并综合其历史数据,优先为其推荐潜在感兴趣的商品。

然而,若一个 络追踪器同时出现在多个站点上,随着用户的使用时间增加,用户的个人信息就可能会被完全暴露,这将给用户带来许多隐私安全方面的隐患。

“若这些信息泄露或被不法分子采集,将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刘西蒙指出,甚至通过 交账 的信息关联分析,不法分子还可以直接定位到具体的个人,可能会以此实施 络诈骗或更严重的侵害。

完全避免被追踪很难做到

络追踪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安全隐患相伴而来,目前有哪些反追踪技术和解决方案?

360浏览器技术负责人指出,目前的反追踪技术一般都内置于浏览器中,可以开启无痕浏览、阻止第三方跟踪器使用等功能来避免被追踪。该功能实现的技术原理是在发送访问的“http” 头中添加一个字段,告诉服务提供者不要插入追踪的相关代码,这类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反追踪的目的。

“也可通过直接屏蔽第三方Cookie的手段来避免大量 络追踪器的追踪。但这种方式会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一些 站的功能将无法使用,比如单点登录等,这就意味着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将不能通过一次登录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刘西蒙说。

目前,已经有浏览器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实现智能反追踪,如苹果公司的Safari浏览器。该技术相比完全禁止Cookie的方法更加智能,避免了用户无法单点登录或者感兴趣内容被屏蔽等问题。

那么,完全避免被追踪可实现吗?刘西蒙表示,只要用户使用电子设备就会与服务供应商产生关联,在与之进行数据交互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大量行为数据并被其收集。就目前情况来看,完全避免被追踪很难做到。

对此,刘西蒙建议,应加快促进《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与落实,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数据安全监督方案;积极推进数据开发利用技术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 站追踪用户信息行为以及数据交易行为;此外,还应支持高校、企业开展数据安全教育相关活动,并投入资源用于发展数据安全相关的技术,培养数据安全技术人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

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