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撬动工业软件支点 托举工业制造强市

图为观众参观软博会 方东旭 摄

壮大工业软件产业

为制造业提供营养补给

“当前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这对实施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挑战。其中,如何迅速补齐中国在工业软件领域的短板,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国需要大力发展工业软件,做好发展中国工业软件的顶层设计,发挥工业界的协同努力,开拓创新,壮大工业软件产业。

近两年,南京将工业软件作为软件行业发展的新业态。为撬动这个新支点,南京工信局发布了支持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聚焦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计算等工具软件以及关键工业控制软件、高附加值的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软件等重点方向,明确十余项政策措施,推进工业软件方向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为了让制造业能汲取丰富的“软件营养液”,南京更是不遗余力。不久前南京市江宁区举办的工业软件相关供需对接会,吸引了16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及18家工业软件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为促成合作,江宁开发区现场发放“大红包”,提出当年购买园区企业生产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设备和工业软件、实际发生金额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照发票额5%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

补齐短板

打造真正的朝阳产业

毋庸讳言,目前南京工业软件总体基础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亟待积聚力量、攻坚克难,筑牢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建议,提升工业软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应重点深化应用牵引,加速工业软件迭代优化。

“基于架构完整、技术先进的工业互联 平台,构建工业全场景应用,加速南钢工业软件演进,通过设备互联、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和平台支撑,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的钢铁制造运营生态构建。”提及近年来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南京南钢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芳兴致高昂。她介绍,作为传统钢企,通过数字化转型,南钢打造了专业深加工高强耐磨钢的智能工厂,实现了钢轧过程全局物联感知、实时监控分析、精准在线控制,投用后产品成材率提升0.5%,综合能耗降低2%。

南钢不仅是工业软件的使用者,还是工业软件的设计者。南钢的“智慧大脑”——南钢智慧运营中心是我国钢铁行业首个集智造、经营、生态决策于一体的智慧运营中心,由南钢旗下金恒科技自主推进,采用工业互联 架构和3D虚拟仿生技术,通过“数字孪生+实时数据”的智能信息系统关联覆盖,能够实现对几公里外的生产现场、几百公里外的物料运输、几千公里外的用户订单、几万公里外的矿石原料的智慧管理与决策,实现从生产到经营再到生态的实时监控与预警,为决策者提供准确清晰的决策建议。目前,南钢已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工业互联 解决方案提供商、江苏省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正在为钢铁、矿山、环保、有色、食品等21个行业提供软件信息服务。

持续创新

提升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

在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专委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蕴辉看来,未来工业软件产业需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开展工业软件相关政策研究,提升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南京工业软件产业也需要在这方面集中发力。

对于如何提升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南京朗坤智慧科技颇有心得。其依托在工业领域20多年的行业沉淀,打造了苏畅工业互联 平台,在业内获得一致好评。苏畅工业互联 研究院副院长卞志刚认为,工业互联 平台现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备品。以苏畅为例,其凭借平台力、产品力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不断创新,搭建了全国首个能源互联 平台,每天能产生约60亿条大数据、35万个测点数据、2699个完整重现电厂的实时画面,提升了绿色发展和精益管理水平。

凭借丰富的研发经验,南京天洑软件有限公司在工业软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于提升产品供给能力,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胡兰霞表示,天洑软件一直坚持代码自主可控的自研道路,坚持核心求解器自主研发,并在业内率先采用AI加速算法体系,为企业提供智能设计仿真优化一体化解决方案,让仿真和优化真正赋能设计,以AI等智能算法提升智能设计效率、减少优化次数,通过搭建专用一体化平台,提高精度降低企业成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