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新王诞生,今年你“真”的笑了吗?

脱口秀作为一种消解一切、调侃一切、冒犯一切的艺术形式,似乎天生就有神奇的生命力,可以不断地在被解构、被推翻之中成长和革新。

“心连心,手拉手,一起不讲脱口秀”。

大张伟和王勉在《脱口秀大会4》总决赛颁奖现场齐齐喊出内心所想,被淘汰的选手们带着曲苑杂坛的才艺开起了大联欢。说着不必有逻辑的话,讲着不能再破的梗,拿着“最不重要”的奖,决赛夜仿佛提前感受了笑果文化的年会氛围。

10月13日,《脱口秀大会4》迎来了冠军之夜。在第一轮因为少提内部梗而收获李诞致敬的周奇墨,第二轮直接搞起了“笑果模仿秀”。凭借以假乱真的表演以及细致到出梗方式的文本,“脱口秀天花板”毫无悬念地拿下大王称 。

真正陪脱口秀走过四季的庞博这一季突破藩篱,状态松弛自如,最后一轮用或新或旧的段子串起了自己的四季,满怀感慨地拿到了“王建国杯”的冠军(第二名)。而成功转型帅哥路线的何广智,虽然屈居第三,却贡献了今晚最有意义的一个金句:“无论生活有多苦,你只要不喊疼的话,你就是个艺术家。”

新人都止步总决赛第一轮,肉食动物只有一人还坚持表演,徐志胜的清醒自知令人刮目相看。有人为杨笠遗憾,更多的人为三入决赛的呼兰意难平。

虽然李诞吃了违规广告的挂落,但不影响脱口秀的火从去年烧到今年,从线上烧到线下,今年他依然能乐呵呵地站在台上讲:“我们的脱口秀演出门票已经是硬通货了。”

从夏末到初秋,广受关注的《脱口秀大会》第四季已然圆满落幕,但关于演员表现、节目成败,甚至是脱口秀的未来、喜剧节目的方法论等等话题,依然在舆论场中被反复讨论。这一季有惊喜也有遗憾,有突破也有顽疾,但无论如何,脱口秀和喜剧综艺,都会乘着这道东风继续奔涌向前。

夺冠的与搞“花活儿”的

新科大王周奇墨在这一季克服了水土不服,无疑是大放异彩。“观察型脱口秀”的定位拿捏精准,从装修声到坐飞机,细致入微的生活洞察与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结合,他气匀缓和的水磨工夫终于找到了通往观众情绪的通路。

相比上一季的拘束,这一季的周奇墨也放开了手脚,除了那句魔性的“Listen to BaiBai”,谐音梗、内部梗之类让李诞哭笑不得的“脏活儿”也信手拈来,但胜在收放自如,进退得宜,炸场与内涵各自为阵,落脚得体。

最挣扎的是杨笠,爆红是把双刃剑,这一年杨笠成了一种 会符 。两性是绕不开的议题,这一整季杨笠都在讲与不讲、犀利与柔和之间不断反复纠结。节目里她自嘲“除了这个节目我跟脱口秀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论是抢番位还是坑弟弟,段子的讽刺感依旧,但锋芒收回来朝向了自己。

一路最沉稳的是第三次杀入决赛的呼兰,虽然决赛成绩爆冷,但整体来看依然是这一季水平最稳定的。开场鹦鹉内卷,决赛天降谣言,深厚底蕴加上高级反讽,最有文化的脱口秀人设立得极稳。当然,用一整期来讲自己是学渣的呼兰本人是清醒的,李诞也是。一句“杀君马者道旁儿”,道出的是所有老演员的困境。不信你看,王建国和张博洋就“死”在了观众山呼海啸的道路边。

谁都不能否认今年的新人很强劲,最出彩的莫过于引发脱口秀颜值论的徐志胜。不仅让何广智压力山大,让杨笠怀疑人生,更在决赛被演员们反复提及。不管观众是不是都能感受到他的好笑,但捋头发都能炸场的新人,确实让人没处说理。

即使文本能力不差,徐志胜还是成了“脱口秀花瓶”。节目做到第四季,李诞深谙“拼到最后是拼人格”的道理,就连杨笠也被冠以“脱口秀女王”的人设。思文已经离开了两季,程璐成了独立男性、喜剧领导,杨笠这个“一姐”也算当之无愧。

但第三季掀起的“脱口秀文化现象”没有再出现。脱口秀最出圈的梗除了已经成为流行词的“普却信”,还是宇宙的尽头是铁岭。李雪琴这一季没来又似乎来了,且看第一次上台的东北姑娘张踩玲和 恐北大才女鸟鸟引起全场欢呼。

杨蒙恩拿了第十名,一场临门闪腰却幸福收尾的求婚引得无数眼泪,但细细想来,对他的最大印象还是被弹幕复述了无数次的“遍地是大王,短暂又辉煌”。

谁能想到王勉的《逃避之歌》在第四季被周奇墨和庞博重提两次,成了那一场表演中的高光时刻。但欣慰的是,王勉自己在一片质疑声中痛定思痛,和颜怡颜悦一起奉献了一场从内容到形式都令人惊艳的三人音乐脱口秀。

双胞胎+吉他,充满“花活儿”的脱口秀是真正的脱口秀吗?他们以炸场的方式回应了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虽然是以退赛为代价,但这也表达出他们的态度,“好的表演比名次更重要。”

当然,另辟蹊径的“曲苑杂坛”风在这一季里还有很多,比如终于让观众接受的漫才组合肉食动物,杨波凭借神经质又包袱密集的One-liner(一句话笑话)立住了风格,还有在这一季里戴上耳麦“撒欢”演戏的豆豆。

看得出来这一季想要拓宽脱口秀边界的意图。节目开播时李诞信誓旦旦地重复着一句“每个人都能做五分钟脱口秀演员”。于是我们看到了外滩交警黄俊、抗癌博士菠萝、街舞DJ廖博……各有各的惊喜,也各有各的局限。

可五分钟之后呢?这或许才是脱口秀持续生命力的所在。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童漠男,教培行业风雨飘摇,转身就成了击败过本届大王的脱口秀最强新人。

但到了最后一期,逐梦决赛圈的几乎都是颇有名气的老演员,前三名都在去年的节目中贡献过令人难忘的精彩演出,此时徐峥说这是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

作为一档节目,《脱口秀大会》在第四季基本延续了第三季的赛制,对比赛的把控更加熟练而稳健。但在段子即将被榨干之际,依然能凭借“突击观察”勇摘桂冠的周奇墨只有一个,杨笠是“依然不懂脱口秀”,而王建国忙着“负重前行”顾不上一己输赢。脱口秀作为一种舶来的语言艺术,还远没有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获得的与让渡的

那么,《脱口秀大会》变了……吗?

一档节目做到第四季,不可避免的要面临同质化、后继乏力的质疑,尤其是在经历了绝地逢生、大放异彩的第三季,第四季的口碑回落是可以预料的情况。

由于第三季的优异表现,第四季的赞助情况有了质的飞跃。冠名商从蓝河绵羊奶升级成了金典有机奶,而联合赞助商也从5个涨到了9个,品类除了食品、医药、汽车、互联 之外,还拓展到了建材。

每期节目开头李诞念广告念得不亦乐乎,选手往段子里加广告早成了家常便饭。从商业价值和市场反馈而言,第四季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漂亮到“呼兰出场费500万”这种谣言真的需要辟谣了。

能见到的回落是豆瓣评分,从第三季的8分落到了第四季的7.4分。从豆瓣评论来看,争议大多围绕在选手晋级与导师水平上。有争议说明有关注,观众希望或者装作了解脱口秀的技巧和规则,对于行业来说不是坏事,对与错倒并没有那么重要。

就像Rock所说,“脱口秀的事可以通过脱口秀来解决。”于是前者成了杨笠口中的“这工作我(观众)一天没干过,但我就是懂”,后者成了庞博段子里的“原来领笑员也可以懂脱口秀”。

这已经是难得尖锐的讽刺桥段,除此之外,这一季只有呼兰还坚持着以高级类比来针砭时弊,而其他话题几乎都在安全区里打转。美丑胖瘦、职场爱情,拿来开涮的不是自己就是身边人。

开场王勉在稿子里的出场率极高,而到了决赛这个人变成了徐志胜。演员吐槽不亦乐乎,观众听得会心一笑,正如杨笠所说:“内部做得足够成功,内部梗就成了外部。”

获得知名度的另一面是必须让渡的话题自由。显然,在“抵制杨笠”和“吐槽男篮”事件之后,繁荣于 会议题的脱口秀也不得不越来越圆融。正如李诞在前采中所言,“在如今,可以调侃的话题越来越少了。”人人皆知“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但在当前的舆情之下,对于这个烈火烹油但根基未稳的新兴内容行业而言,一些雷区仍然是不可以轻易触碰的。

演员们表演之后诚惶诚恐的解释环节,在李诞看来是最好笑的。即使如此,周奇墨还要在决赛时补上一句,“如果哪位演员的表演让你感受到冒犯,我们只是玩玩。”内容空间一缩再缩,样式翻新的花活儿实属无奈,否则还要靠什么来留住观众的目光呢?

在拓展边界的同时,这个节目也试图挖掘一点深度。这一季请来了“脱口秀在天之灵”黄西,似乎是想完成一次新与旧的连接。前辈嬉笑怒骂间厘清了脱口秀作为舶来品更深远的渊源,不算炸场,胜在台风稳健。

但黄西不是周奇墨,不会真的陪着年轻人内卷下去,选择了体面退场,留下一句“现在的脱口秀有点不一样了”。

早知如此,倒不如请黄西来做领笑员,开场表演作为助兴,还能驳一驳“领笑员不懂脱口秀”的尴尬。

喜剧的与不太喜剧的

脱口秀可以不好笑吗?

对脱口秀毫无了解而饱受争议的宁静,却在看过杨笠的表演后提出了这个关于脱口秀的重要议题。而一整季都在挣扎的杨笠,在最后感谢观众给了她不那么搞笑的权利。

作为一档喜剧节目,《脱口秀大会4》的舞台上,现场表演的评判依据首先是“好笑吗?炸场吗?”其次才是“有内容吗?高级吗?”所以,对线上观众来说,即使领笑员的拍灯标准不可预知,但观众投票情况总能猜个大概。

而台下,从采访到花絮,这档节目也不吝于展示演员们的辗转反侧、纠结痛苦。在衍生节目《某某与我》里,呼兰说,“我们之前说笑是生活的解药,不见得,我觉得笑是生活的麻药。”虽然不治病,但能让人暂时忘掉生活的疼痛,更重要的是,痛过以后,麻药才能起效。

这也是为什么以李诞为代表的丧文化能在脱口秀的领域里生根发芽。从躺平的李雪琴到 恐的鸟鸟,让人发笑的并不是丧本身,而是对于痛苦和脆弱的坦然接纳。观众的共情蔓延于真诚表达之下,是艺术传达过程中难得的情感联结。

玩笑九分真,越真越好笑。

真诚的力量在于,虽然第一期播出后,评分软件上不乏“突围赛呼兰表演不够好应该淘汰”的声音,但如今看过节目的观众都记住了他第一期讲鹦鹉内卷、猴子算数的精妙绝伦。

好笑与否或许决定了比赛名位的高低,而是否真诚、能否抵达人心,决定了这个节目、这门艺术长久的生命力。

好笑和表达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天平的两端。《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里,并没有特意告诉演员如何把段子讲得好笑,而是反复强调了“真诚是第一位的”、“脱口秀表演是在传达价值观”、“你的全部人生理应要为创作提供养分”。

在耗尽了“五分钟好段子”之后,新人们无论是走向周奇墨还是呼兰,要持续创作,需要的都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情绪的敏锐感知。相比与相声、小品等注重“演”的喜剧形式,脱口秀更注重自我表达。同时,对于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喜剧而言,生长于一线城市的脱口秀有着最纯正的都市基因。

职场话题、城市生活、性别争议、容貌焦虑……《脱口秀大会》逐渐取代了红极一时的《奇葩说》,继续为都市青年提供进行 会议题讨论的场域。讲求理性思辨的《奇葩说》有着精英主义的底色,接受门槛不低,而《脱口秀大会》在深扎城市文化的同时拥有更大的包容度,硕士毕业的徐志胜和大专辍学的何广智在舞台上可以焕发同样的光彩。毕竟,最幽默的是生活本身。

巧合的是,做出七季《奇葩说》的米未传媒在昨天官宣了一档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李诞也在导师之列。目前节目只宣布了导师以及参赛的25个喜剧小队阵容,而节目形式仍然保持神秘,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随着《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的圆满收官,喜剧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从笑果文化来到了米未传媒。

对于热爱喜剧的都市青年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无论炸场还是冷场,The show must go o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9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