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李先生再次来到位于望京的北京天桐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讨说法。原来,他9岁的女儿果果(化名)在过去两个月,在该公司的“快点阅读”APP上,不仅充值近9000元,还通过微信给在该APP认识的写手转帐十余万元。
9岁女孩两个月花掉14万元
刚过去的周末,李先生在买东西时突然发现,和微信关联的银行卡账户里竟然没钱了。“卡里有我找人借的14万元,怎么会一下子都没了?”一再追问下,李先生得知这些钱都是被9岁的女儿果果花掉的。
果果正在读小学四年级,之前李先生给孩子 了一个线上的英语课程。“有时候需要上传语音作业,所以我们就给孩子配了一个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上安装有微信,果果通过微信向老师交作业。这个微信 是李先生早前申请的,关联了他的一张工商银行卡。“因为那张银行卡我不怎么用,所以卡里没有钱。”今年7月,因为要买房,李先生为了凑首付找朋友借钱,其中一笔14万元的钱就打在了这张工商银行卡里。
李先生通过微信聊天记录发现,8月份的时候,果果在一款名为“快点阅读”的软件上,认识了一个写手,因为觉得对方文章写得好,果果就给这名写手陆续打赏了几次,还在这款软件里充值近9000元。“可能觉得孩子有钱,这个人就让孩子加了他的微信。”李先生询问果果后得知,后来这名写手又陆续拉来了几个人,都和果果加了微信,大家开始轮番找孩子要钱。
“富婆打钱,爱你。”“宝贝我没钱了。”看到这些聊天记录,李先生气坏了。“这些人怎么这么坏,找一个9岁的孩子要钱。”除了要钱,还有的人假装借钱:“我最近真的手头紧,9月想找你借4000,然后2020年一月起,我每月给你打100可以吗?”
李先生查询了一下转帐记录,发现孩子在这两个月里疯狂地给这几个人转帐,金额最少的100元,最多的一万元。“平时看孩子摆弄电脑,以为她在学习,没想到是给别人转帐。”李先生非常恼火,他说,微信的支付密码他并没有告诉孩子,事发后果果说她是看妈妈 购时使用密码偷偷记下来的。“我和妻子习惯用一个密码,估计孩子因此猜出了微信支付的密码。”
李先生说自己已经 案了,但目前警方尚未立案。
平台应起到即时审查作用
许浩律师认为,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缺乏 会经验, 络安全意识较薄弱,可能还分不清“打赏”与家长的银行卡数额之间有无关系。因此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更要注意加强对钱财的管理,完善自己的支付系统,像支付宝、银行卡、微信等与金钱相关的支付密码最好不要告诉孩子;自己在输入密码的时候也应注意交易安全,不要让孩子看到。
监制:王远、陈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