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水珠可以反射太阳的全部颜色,那么从一个产品的推出,是否可以看到整个行业进步的趋势?如果你认真看,是可以的。
事实上早在2012年底,Siemens PLM Software收购LMS刚刚完成,原LMS首席技术官Jan Leuridan就已经在开始着手寻求将LMS与西门子原有的产品线进行整合的方式,甚至在Siemens PLM Software内部成立了独立的部门研究这种整合的技术可行性和整个的价值。
大约就在此次会议召开前一个礼拜,西门子发布正式发布了一个仿真软件和测试解决方案套件。这一被命名为Simcenter产品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Siemens PLM Software当初收购LMS的最初构想,也阶段性地实现了Jan Leuridan这段时间的工作:在LMS原有1D & 3D仿真解决方案基础上,集成NX CAE有限元仿真分析功能,结合Teamcenter的产品数据管理和 NX的产品设计功能,将测试、仿真、 告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从数据层面进行了一次集成。
要了解此次整合的价值和作用,就需要从最基本的工业软件架构说起了。
了解工业软件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工业软件最早被广泛应用始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利用计算来辅助进行制造(CAM)、仿真(CAE)等,解决的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效率提升的问题。随着效率的提升,围绕产品研发、生产所产生的数据量开始发生了几何数量级的增长。此时为了利用数据的价值,实现企业业务的“自动化”,减少人为干预的影响,众多企业开始通过ERP、MES、PLM等业务解决方案来实现数据对业务的驱动。
企业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有些类似北京的道路建设:随着人口的增长,从二环迅速扩展到六环——范围不断扩大,而且这种扩大是以一种非理性的加速态势在持续发生当中。因为,对于企业来讲,不继续扩大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失去对业务调整的主动权和对市场响应速度的延迟。
这种发展的过程当中,实际上用户有时很难微观和宏观地对持续发展中的整个软件架构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定义,因此就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Simcenter首先从整个产品层面为Siemens PLM Software原有的CAE提供了一个平台——虽然囿于软件工程和学科特征,难以实现软件级别的整合,但是由于实现了与Teamcenter的联结,因此所有的仿真分析数据得以统一的收集、管理和分析。
而且事实上,一旦实现了数据本身的整合处理,软件是否整合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同时,由于在Simcenter当中,强化了LMS产品的存在,因此其最优势的对物理性能的测试和物理样机的实验得以能够与设计和加工实现一定程度的互动关系——同样与Teamcenter实现数据互联的CAD、CAM系统与Simcenter真正实现了数据层面的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多专业的、闭环的、基于模型的、从研发、仿真、测试到生产的完整工业软件架构。
用Jan Leuridan的话说,Simcenter将仿真和物理测试与智能 告和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通过预测性分析,帮助用户创建数字双胞胎(Digital Twin),从而更准确地预测产品开发过程中各阶段的产品性能,使得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产品的创新成为可能。
Jan Leuridan说的Digital Twin(Siemens PLM Software翻译做数字双胞胎)意指整合了所有离散数据和模型、能够与现实物理环境中的产品实现某种互动欢喜的产品数据组合。因为事实上,在Simcenter中,应用程序还能通过集成基于传感器的数据和高保真的基于物理学的仿真,利用工业物联 (IIoT),确保Digital Twin与所使用的实体产品保持同步。这一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更切实有用的产品性能预测,使这些产品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使用条件,延长使用寿命,缓解产品降级。
因为Simcenter的推出,所以使得Teamcenter作为数据管理和流程管理平台更具价值,对虚拟世界的数据掌控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进而对工业软件彼此的关系、数据收集、管理和使用的路径和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
从更大的范围看,正是因为以Teamcenter为核心的PLM软件组合的持续明确和加强,Siemens PLM Software始终在倡导的从软件到工控,从虚拟到现实的实践路径也正变得逐渐清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